时间: 2025-05-03 17:13: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7:13:03
过准提庵用退之韵
作者: 李敬 〔清代〕
桧柏秋阴石路微,荒园草长残蝶飞。
老僧学佛兼学圃,豆花雨渍豆叶肥。
我来踏穿狮子窟,绳床尘满坐者稀。
所须月米才半钵,黄菜扑面劬朝饥。
去年屋破雪堆席,今日墙欹风打扉。
睡汉世法且不贯,纵施广舌何霏霏。
龛前大士漫千劫,门外枯松径十围。
随便趺坐即起去,休留棘刺横牵衣。
快哉白云如奔马,兀突那复为人鞿。
在秋天的阴影中,桧柏树下的石路显得微弱;荒园中草长得茂盛,残留的蝴蝶在飞舞。老和尚一边学佛,一边照料园圃,雨水滋润着豆花,豆叶也长得丰盈。我走进狮子窟,绳床上满是尘土,坐着的人寥寥无几。所需的米只是一小碗,迎面而来的黄菜让我辛苦度过早晨的饥饿。去年屋子破破烂烂,雪堆满席;而今墙壁歪斜,风吹得门咯吱作响。沉睡的人对世俗的法则毫无了解,纵使你滔滔不绝又能如何呢?龛前的大士经历了千劫,门外的枯松环绕着十围的路径。随意坐下后就起身离开,别让刺痛的荆棘牵扯住衣衫。白云快哉,宛如奔马,何必再为人所羁绊?
作者介绍:李敬,清代诗人,活跃于清初,擅长诗词,作品多描写自然和人生哲理,情感深邃而含蓄。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李敬游历时,表达了他对于人生、佛教、自然的思考,反映出一种对世俗的超脱与内心的宁静。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日的自然景色,反映出作者内心的宁静与世外桃源的向往。诗的开头,桧柏树和石路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接着描写了荒园中草长蝶飞的景象,展示了生命的蓬勃和自然的和谐。老和尚的形象,既是在修行,又在耕作,体现了佛教的和谐与简单生活的哲学。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用“狮子窟”作为象征,暗示着对佛法的追求,然而坐在绳床上却是尘满人稀,暗含对世俗繁华的冷漠。诗中提到的“黄菜扑面劬朝饥”,透露出一种生活的艰辛与对简朴生活的接受。对于屋破墙倾的描写,更是反映出生活的无常与不易。
诗的最后几句,作者以“快哉白云如奔马”来表达对自由的向往,结束时以“兀突那复为人鞿”,更是强调了对世俗牵绊的放下,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洒脱与心境的自由。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蕴深远,体现了李敬对人生哲学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生活的景象,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佛教思想的认同与向往。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老僧”主要在做什么?
“快哉白云如奔马”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去年屋破雪堆席”反映了怎样的生活状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