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12: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12:21
日落风亦起,城头鸟尾讹。
黄云高未动,白水已扬波。
羌妇语还哭,胡儿行且歌。
将军别换马,夜出拥雕戈。
日落时分,微风也随之起舞,城头上的鸟儿叫声似乎有些混乱。高空中的黄云仍然静止不动,而白色的水面却已经掀起了波浪。羌族妇女在哭泣,胡族的孩子们则在一边唱歌。将军正准备更换战马,夜晚出征,手中握着雕刻精美的戈。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并称为“李杜”。杜甫的诗歌以其深刻的社会关怀和人道主义精神著称,特别是在安史之乱后,他对社会动荡和人民苦难的描写,展现了他悲天悯人的情怀。
《日暮》是杜甫在动乱时期创作的一首诗,反映了他对战争的深切关注和对民众苦难的同情。诗中描绘的日落和风起的场景,象征着即将到来的危机与不安,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民生的困苦。
《日暮》是一首富有画面感和情感深度的诗。诗的开头描绘了日落的景象,日落时分的微风起伏,给人一种宁静而又不安的感觉,仿佛预示着即将来临的动荡。接着,诗人用“城头鸟尾讹”来表达城中人心惶惶的状态,鸟儿的叫声混乱,反映出社会的不安。黄云高悬而不动,白水却已波涌,形成了强烈的动静对比,暗示着表面平静下的暗流涌动。
诗中转入对人们生活状态的描写,羌妇的哭声与胡儿的歌声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悲痛与无奈。羌妇的哭泣象征着失去,胡儿的歌唱则可能是一种对生活的无奈坚持,反映了在乱世中人们的不同命运。
最后两句“将军别换马,夜出拥雕戈”点明了即将出征的紧迫感,表现出将军对战争的决心与勇敢。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人们生活状态的反映,深刻地揭示了战争带来的痛苦与无奈,展现了杜甫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切。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人们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与对民生苦难的同情,展现了杜甫作为一位人道主义诗人的深刻情感与社会责任感。
诗中“日落风亦起”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羌妇语还哭”中的“羌妇”指的是哪个民族?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