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河传 其十三 旅

《河传 其十三 旅》

时间: 2025-04-27 11:48:21

诗句

川犬。

民眼。

凄凄孤馆。

悠悠日晚,醒来谁伴。

只剩残书败卷。

昼长嫌梦短。

天涯怅望云中树。

江南路。

点点疏星吐。

何不归。

何日归。

相催。

春风叫子规。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1:48:21

原文展示

川犬。民眼。凄凄孤馆。悠悠日晚,醒来谁伴。只剩残书败卷。昼长嫌梦短。天涯怅望云中树。江南路。点点疏星吐。何不归。何日归。相催。春风叫子规。

白话文翻译

川边的犬吠,乡民的目光,孤零零的旅馆显得凄凉。悠长的黄昏,醒来时身边无人作伴。只剩下残破的书卷。白昼漫长,却觉得梦短。站在天涯,怅然望着云中的树。江南的路上,稀疏的星星点点吐露光芒。何不归去?何时能归?在催促着我,春风中传来杜鹃的鸣叫。

注释

  • 川犬:指边境或河边的犬吠声,象征孤寂。
  • 民眼:乡民的视线,暗示着对旅人的关注或无奈。
  • 凄凄孤馆:形容旅馆的凄凉与孤独。
  • 残书败卷:指破旧的书籍,象征着旅途中的孤独与无奈。
  • 天涯:意指遥远的地方,表达了对归乡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尤侗(约1540-1610),明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观察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生活的细节,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尤侗旅途时,表达了对归家的渴望以及旅途中的孤独感。明代社会动荡,尤侗的游历经历了复杂的政治背景,也让他的作品充满了人生的思考和哲理的反思。

诗歌鉴赏

《河传 其十三 旅》是一首充满思乡情怀的诗作,诗人在孤独的旅馆中,面对黄昏的景象,感受到深深的寂寞。开头的“川犬”与“民眼”引入了一个孤寂的环境,旅行者在与自然对话的同时,也在与自己的内心进行深刻的对话。

整首诗通过描绘黄昏的景象,展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归乡的渴望。诗中的“只剩残书败卷”,不仅是对物质的描绘,也象征着人生经历的无常与脆弱。随着对云中树的怅望,情感逐渐升华,表达出一种深切的思念与无奈。

最后,春风与子规的呼唤更是点明了诗人的情感基调——对归乡的渴望与对人世间孤独的无奈。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优美的意象构建出了一幅动人的画面,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川犬。民眼。
    描绘了旅途中的听觉与视觉,传达出孤独的氛围。

  2. 凄凄孤馆。悠悠日晚,醒来谁伴。
    旅馆的孤寂与黄昏的悠长形成对比,突显了诗人的孤独。

  3. 只剩残书败卷。
    残破的书卷象征着旅途的无趣与失落。

  4. 昼长嫌梦短。
    感叹白昼漫长却梦境短暂,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渴望。

  5. 天涯怅望云中树。
    站在天涯,诗人对远方的思念与无奈。

  6. 江南路。点点疏星吐。
    描述江南的夜景,星星的稀疏更显孤独。

  7. 何不归。何日归。
    反复追问,表达了对归乡的渴望与焦虑。

  8. 相催。春风叫子规。
    春风的呼唤与杜鹃的鸣叫,象征着时光的催促与思乡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孤馆比作凄凉的世界,增强情感的共鸣。
  • 拟人:春风与杜鹃似乎在催促旅人归家,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何不归。何日归。”,增强了诗的节奏感与情感的紧迫。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归乡的渴望和对旅途孤独的感慨。通过细腻的描写、丰富的意象,诗人将内心的情感与外界的景象相结合,传达出一种深沉的思乡之情。

意象分析

  • 孤馆:象征着孤独与寂寞,反映了旅人的心境。
  • 残书败卷:代表了过往的经历与失落,增添了诗的悲凉感。
  • 云中树:远方的象征,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
  • 疏星:夜空中星星的稀疏,象征着孤独与无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川犬”指的是什么?

    • A. 狗的叫声
    • B. 乡民的目光
    • C. 旅行的路途
    • D. 书卷的残破
  2. 诗人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旅行的热爱
    • B. 对归乡的渴望
    • C. 对自然的赞美
    • D. 对人生的无奈
  3. “何不归。何日归。”中的“归”指的是什么?

    • A. 回归自然
    • B. 回到家乡
    • C. 回到书卷
    • D. 回到故友身边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表达孤独与思考,但更偏重于酒与月的意象,而尤侗的《旅》更侧重于旅途的孤寂与思乡情。

  • 杜甫《春望》:两首都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杜甫更多地反映了政治动荡带来的忧虑,而尤侗则集中于个人的孤独感。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尤侗研究》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歌选读》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次友人示诗集 和丰城邹端简韵就送其归 题蜀江观 感山十咏·松关 赠丹客邹道士 丙辰冬和乐魁声道四诗 用栾魁声道寄李后林韵寄声道 送童子敬赴省 次杨监簿上陈守赈灾韵 登四圣观月桂亭有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耂字旁的字 行兵布阵 鼎字旁的字 麻字旁的字 淹次 绶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诮讽 辱国殄民 逆天违众 无字旁的字 装甲兵 包含肾的词语有哪些 养老送终 割臂之盟 裘葛 欠字旁的字 埴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案无留牍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