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3:42: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3:42:34
酒尽君可起,我歌已三终。
由来竹林人,不数涛与戎。
有酒从孟公,慎勿从扬雄。
崎岖颂沙麓,尘埃污西风。
昔我未尝达,今者亦安穷。
穷达不到处,我在阿堵中。
酒喝完了,你可以起身了,我的歌声也已经唱了三遍。
从古至今,竹林中的人们,似乎不在乎风涛与戎马之事。
饮酒应当效仿孟尝君,而不要跟随扬雄。
崎岖的山路上,赞美的歌声如沙子般飘散,尘土污浊了西风。
我曾经没有达到过目标,而如今也安于穷困。
穷困与富贵无处不在,我只是在这喧嚣的世间中。
作者介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作品涵盖诗、词、文、书法等多个领域,风格豪放飘逸,具有强烈的个性和深厚的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苏轼的晚年,正值其人生遭遇多次政治风波,流亡生涯中对世事的感慨与思考。诗中表现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事纷扰的冷静观察。
苏轼的《和陶拟古九首》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与人生态度的诗作。诗中通过酒和歌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自由与隐逸生活的追求。首句“酒尽君可起”道出了酒席结束后人们的散去,隐喻着世事的无常与人生的短暂。接下来,诗人提到“竹林人”,以历史上的隐士为例,强调在纷扰的尘世中,隐士的生活方式与内心的宁静是何等珍贵。
“有酒从孟公,慎勿从扬雄”,这两句则进一步彰显了苏轼对饮酒之道的选择,孟尝君代表的是一种洒脱与豪放,而扬雄则是一种过于华丽的表象。这一对比反映了苏轼对真实与表象之间关系的思考,也暗示了他对后世文学的抨击。随后的“崎岖颂沙麓,尘埃污西风”,则描绘了诗人虽心有所向,但仍不得不面对现实的艰辛与困扰。
整首诗的结尾,诗人自省“昔我未尝达,今者亦安穷”,表达了他对人生境遇的坦然接受,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豁达心态。苏轼的这首诗,不仅是对古人的追思,也是对自身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展现了他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深邃与智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苏轼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他对人生困境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真实与表象的辨析。诗中透露出一种超然的豁达与宁静,鼓励人们在纷扰的世界中寻找内心的平和。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苏轼在诗中提到的隐士象征是哪个历史人物?
A. 孟尝君
B. 扬雄
C. 竹林七贤
D. 陶渊明
诗中提到“尘埃污西风”意在表达什么?
A. 美好的生活
B. 现实的艰辛
C. 隐逸的快乐
D. 诗人的愤怒
苏轼对饮酒态度的选择是?
A. 效仿扬雄
B. 效仿孟尝君
C. 不饮酒
D. 随意饮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