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从军诗五首·其一

《从军诗五首·其一》

时间: 2025-04-26 17:07:28

诗句

从军有苦乐,但问所从谁。

所从神且武,焉得久劳师。

相公征关右,赫怒震天威。

一举灭獯虏,再举服羌夷。

西收边地贼,忽若俯拾遗。

陈赏越丘山,酒肉逾川坻。

军中多饫饶,人马皆溢肥。

徒行兼乘还,空出有余资。

拓地三千里,往返速若飞。

歌舞入邺城,所愿获无违。

昼日处大朝,日暮薄言归。

外参时明政,内不废家私。

禽兽惮为牺,良苗实已挥。

窃慕负鼎翁,愿厉朽钝姿。

不能效沮溺,相随把锄犂。

孰览夫子诗,信知所言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7:07:28

原文展示:

从军有苦乐,但问所从谁。所从神且武,焉得久劳师。相公征关右,赫怒震天威。一举灭獯虏,再举服羌夷。西收边地贼,忽若俯拾遗。陈赏越丘山,酒肉逾川坻。军中多饫饶,人马皆溢肥。徒行兼乘还,空出有余资。拓地三千里,往返速若飞。歌舞入邺城,所愿获无违。昼日处大朝,日暮薄言归。外参时明政,内不废家私。禽兽惮为牺,良苗实已挥。窃慕负鼎翁,愿厉朽钝姿。不能效沮溺,相随把锄犂。孰览夫子诗,信知所言非。

白话文翻译:

从军有苦也有乐,关键在于跟随谁。跟随的是神勇的将领,怎能长久劳苦。相公征讨关右,威怒震动天际。一次出征消灭敌人,再次出征使羌夷臣服。西边收复边地贼寇,如同俯身拾取遗物。赏赐超越山丘,酒肉多得超过河流。军中物资丰富,人马都肥壮。步行兼乘返回,空余物资充足。开拓土地三千里,往返迅速如飞。歌舞进入邺城,愿望全部实现。白天在大朝中处理政务,傍晚轻松回家。对外参与明智的政治,对内不荒废家事。禽兽害怕成为牺牲,良苗已被收割。私下羡慕负鼎的贤人,愿磨砺自己愚钝的资质。不能效仿沮溺,相伴持锄耕作。谁读了夫子的诗,确实知道所言不虚。

注释:

  • 从军有苦乐:从军的生活有苦有乐。
  • 但问所从谁:关键在于跟随谁。
  • 所从神且武:跟随的是神勇的将领。
  • 焉得久劳师:怎能长久劳苦。
  • 相公征关右:相公指曹操,征讨关右地区。
  • 赫怒震天威:威怒震动天际。
  • 一举灭獯虏:一次出征消灭敌人。
  • 再举服羌夷:再次出征使羌夷臣服。
  • 西收边地贼:西边收复边地贼寇。
  • 忽若俯拾遗:如同俯身拾取遗物。
  • 陈赏越丘山:赏赐超越山丘。
  • 酒肉逾川坻:酒肉多得超过河流。
  • 军中多饫饶:军中物资丰富。
  • 人马皆溢肥:人马都肥壮。
  • 徒行兼乘还:步行兼乘返回。
  • 空出有余资:空余物资充足。
  • 拓地三千里:开拓土地三千里。
  • 往返速若飞:往返迅速如飞。
  • 歌舞入邺城:歌舞进入邺城。
  • 所愿获无违:愿望全部实现。
  • 昼日处大朝:白天在大朝中处理政务。
  • 日暮薄言归:傍晚轻松回家。
  • 外参时明政:对外参与明智的政治。
  • 内不废家私:对内不荒废家事。
  • 禽兽惮为牺:禽兽害怕成为牺牲。
  • 良苗实已挥:良苗已被收割。
  • 窃慕负鼎翁:私下羡慕负鼎的贤人。
  • 愿厉朽钝姿:愿磨砺自己愚钝的资质。
  • 不能效沮溺:不能效仿沮溺。
  • 相随把锄犂:相伴持锄耕作。
  • 孰览夫子诗:谁读了夫子的诗。
  • 信知所言非:确实知道所言不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微山)人,三国时期文学家、官员。王粲出身名门望族,少年时即有才名,后因战乱避难荆州,依附刘表。王粲的文学成就主要在诗歌和辞赋方面,其诗风清新,辞赋华丽,尤以《登楼赋》最为著名。《从军诗五首》是王粲在曹操麾下从军时所作,反映了当时的战争生活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从军诗五首》是王粲在曹操麾下从军时所作,反映了当时的战争生活和个人情感。王粲在曹操的军队中担任文职,亲历了多次征战,这些诗作既表达了对战争的感慨,也体现了对曹操的忠诚和对胜利的喜悦。

诗歌鉴赏:

王粲的《从军诗五首·其一》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的军旅诗。诗中,王粲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从军的苦与乐,以及跟随神勇将领的荣耀。他赞美了曹操的威武和军队的强大,通过“一举灭獯虏,再举服羌夷”等句,展现了战争的胜利和边疆的安定。诗中的“拓地三千里,往返速若飞”更是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军队的迅猛和战果的辉煌。王粲在诗中不仅表达了对战争的感慨,也体现了对曹操的忠诚和对胜利的喜悦。整首诗气势磅礴,语言雄浑,展现了王粲作为文人的豪迈情怀和对国家大事的关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从军有苦乐,但问所从谁。

    • 表达了从军生活的复杂性,既有苦也有乐,关键在于跟随谁。
  2. 所从神且武,焉得久劳师。

    • 跟随的是神勇的将领,因此不会长久劳苦。
  3. 相公征关右,赫怒震天威。

    • 描述了曹操征讨关右的威武场面,威怒震动天际。
  4. 一举灭獯虏,再举服羌夷。

    • 展现了战争的胜利,一次出征消灭敌人,再次出征使羌夷臣服。
  5. 西收边地贼,忽若俯拾遗。

    • 描述了西边收复边地贼寇的轻松,如同俯身拾取遗物。
  6. 陈赏越丘山,酒肉逾川坻。

    • 赏赐超越山丘,酒肉多得超过河流,形容军中物资丰富。
  7. 军中多饫饶,人马皆溢肥。

    • 军中物资丰富,人马都肥壮。
  8. 徒行兼乘还,空出有余资。

    • 步行兼乘返回,空余物资充足。
  9. 拓地三千里,往返速若飞。

    • 开拓土地三千里,往返迅速如飞。
  10. 歌舞入邺城,所愿获无违。

    • 歌舞进入邺城,愿望全部实现。
  11. 昼日处大朝,日暮薄言归。

    • 白天在大朝中处理政务,傍晚轻松回家。
  12. 外参时明政,内不废家私。

    • 对外参与明智的政治,对内不荒废家事。
  13. 禽兽惮为牺,良苗实已挥。

    • 禽兽害怕成为牺牲,良苗已被收割。
  14. 窃慕负鼎翁,愿厉朽钝姿。

    • 私下羡慕负鼎的贤人,愿磨砺自己愚钝的资质。
  15. 不能效沮溺,相随把锄犂。

    • 不能效仿沮溺,相伴持锄耕作。
  16. 孰览夫子诗,信知所言非。

    • 谁读了夫子的诗,确实知道所言不虚。

修辞手法:

  • 比喻:“忽若俯拾遗”比喻收复边地贼寇的轻松。
  • 夸张:“拓地三千里,往返速若飞”夸张地表现了军队的迅猛和战果的辉煌。
  • 对仗:“一举灭獯虏,再举服羌夷”对仗工整,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赞美曹操的威武和军队的强大,表达了对战争胜利的喜悦和对国家大事的关心。诗中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夸张的手法,展现了战争的胜利和边疆的安定,体现了王粲作为文人的豪迈情怀和对国家大事的关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神且武:神勇的将领。
  • 赫怒震天威:威怒震动天际。
  • 獯虏、羌夷:敌人的代称。
  • 边地贼:边地贼寇。
  • 丘山、川坻:山丘和河流,比喻赏赐和酒肉之多。
  • 饫饶:丰富的物资。
  • 溢肥:肥壮。
  • 三千里:广阔的土地。
  • 邺城:曹操的都城。
  • 大朝:朝廷。
  • 家私:家事。
  • 负鼎翁:贤人。
  • 沮溺:隐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粲的《从军诗五首·其一》中,“所从神且武”指的是跟随谁? A. 曹操 B. 刘备 C. 孙权 D. 袁绍

  2. 诗中的“一举灭獯虏,再举服羌夷”描述了什么? A. 战争的失败 B. 战争的胜利 C. 和平的景象 D. 边疆的安定

  3. “拓地三千里,往返速若飞”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夸张 C. 对仗 D. 拟人

  4. 诗中的“歌舞入邺城,所愿获无违”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悲伤 B. 忧虑 C. 喜悦 D. 愤怒

答案:

  1. A
  2. B
  3. B
  4.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曹操《短歌行》:表达了曹操的豪情壮志和对国家大事的关心。
  • 王粲《登楼赋》:展现了王粲的文学才华和对时局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曹操《短歌行》与王粲《从军诗五首·其一》:两者都表达了豪情壮志,但曹操的诗更加直接和激昂,而王粲的诗则更加细腻和含蓄。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三国志》:陈寿著,详细记载了三国时期的历史。
  • 《王粲集》:收录了王粲的诗文作品,是研究王粲文学的重要资料。
  • 《古诗源》:沈德潜编选,收录了大量的古代诗歌,是研究古代诗歌的重要参考书。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闻潘衡有婢出适安福传其法造墨甚精孙温叟捧檄其县诗从乞之 连日与邢伯言兄弟饮成四十字 十三夜招全真沅陵 安福界上远山之巅樵者颇众而山色如墨盖烧余 教授知县以释奠宿于学宫辄尔奉简 奉简在伯四首 挽施文叔三首 其三 碧云 其二 明叔今日不过书斋 呈愚卿昆仲二首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金相玉振 看风行事 抚局 观衅伺隙 黹字旁的字 麦字旁的字取名推荐_麦字旁吉利汉字精选 靳贵 缶字旁的字 屮字旁的字 正腊 疑的繁体字怎么写?这份疑字繁体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学习 卫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詈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从容指顾 神至之笔 包含援的词语有哪些 卤字旁的字 空囊 有魔力的字有哪些?探索汉字中的神秘力量 陈的繁体字怎么写?这份陈字繁体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学习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