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7:07: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7:07:34
原文展示:
朝发邺都桥,暮济白马津。逍遥河堤上,左右望我军。连舫逾万艘,带甲千万人。率彼东南路,将定一举勋。筹策运帷幄,一由我圣君。恨我无时谋,譬诸具官臣。鞠躬中坚内,微画无所陈。许历为完士,一言犹败秦。我有素餐责,诚愧伐檀人。虽无铅刀用,庶几奋薄身。
白话文翻译:
早晨从邺都桥出发,傍晚渡过白马津。在河堤上悠闲地行走,左右观察我军的情况。连绵的船只超过万艘,装备精良的士兵千万人。率领他们向东南方向前进,准备一举建立功勋。战略策划在帐篷中进行,一切都依赖于我英明的君主。遗憾的是我没有及时提出策略,就像那些只是名义上的官员。在核心位置上鞠躬尽瘁,却没有什么具体的计划可以提出。许历是一个完美的士人,一句话就能击败秦国。我有吃白饭的责任,实在愧对那些辛勤工作的人。虽然没有锋利的刀可用,但希望能尽力发挥自己的微薄之力。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粲(约177-217),字仲宣,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微山)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官员。王粲出身名门,早年即有文名,后因战乱避难荆州,依附刘表,但未被重用。王粲的诗歌多抒发个人情感,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是“建安七子”之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粲在东汉末年,随军出征时所作。当时社会动荡,战乱频发,王粲随军出征,目睹了军队的壮丽景象,同时也感受到了自己的无力与无奈,因此创作了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战争的感慨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军队出征的壮观场面,展现了王粲对战争的深刻认识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感慨。诗中“连舫逾万艘,带甲千万人”描绘了军队的庞大和壮观,而“恨我无时谋,譬诸具官臣”则表达了自己在战争中的无力感和对个人才能的怀疑。王粲通过对比军队的强大和个人的渺小,抒发了对战争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胜利的渴望,也有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战争与个人命运的反思。通过描绘军队的壮观场面和个人的无力感,王粲表达了对战争的深刻认识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感慨。诗中既有对胜利的渴望,也有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战争与和平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连舫逾万艘,带甲千万人”描绘了什么? A. 军队的庞大和壮观 B. 诗人的孤独和无助 C. 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D. 和平的美好和宁静
诗中“恨我无时谋,譬诸具官臣”表达了什么? A. 诗人对战争的渴望 B. 诗人在战争中的无力感和对个人才能的怀疑 C. 诗人对和平的向往 D. 诗人对君主的依赖
诗中“许历为完士,一言犹败秦”中的“许历”是谁? A. 诗人自己 B. 一个完美的士人 C. 诗人的朋友 D. 诗人的敌人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