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26: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26:19
浪淘沙
中酒又今宵。愁梦如潮。
十年兄弟各迢遥。
独是相逢沈醉里,鬓已萧萧。
怕与说明朝。
门外征桡,塞天风雨正嚣嚣。
回首江南何处去?
吴市吹箫。
今夜,又在酒中沉醉,愁苦的梦宛如潮水般涌来。
十年来,兄弟们各自远离,彼此相隔甚远。
唯有在醉酒中重逢,然而两鬓已然斑白。
害怕明天再去说明。
门外的船桨声,塞外的风雨正喧嚣。
回头望去,江南的归处在哪里?
只听吴市的箫声在吹奏。
袁克文(1677-1735),字景升,号泰安,清代诗人。生于江南,熟谙诗文,擅长词曲,作品多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著称。他的诗多描写人生离别、友谊和思乡之情,深受后人喜爱。
《浪淘沙》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人心离散的时期。诗人借酒抒情,表达了对兄弟情谊的怀念和对生活无常的感慨,反映了人们在动荡年代中的孤独与无奈。
《浪淘沙》是一首充满感伤与思考的词作。诗的开头,作者以“中酒又今宵”引入,立刻将读者带入一个醉酒的场景,酒不仅是消愁的工具,更是连接过往情感的媒介。接下来的“愁梦如潮”则传达出一种无法控制的忧伤,仿佛过去的种种经历如潮水般涌来,让人无法逃避。
在“十年兄弟各迢遥”中,诗人感叹时光荏苒,兄弟间的距离不仅是地理上的,也是心灵上的。重逢虽醉,却也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无情,“鬓已萧萧”暗示着生活的沉重和岁月的流逝。诗中的“怕与说明朝”体现了对未来的无奈与恐惧,似乎对明天的生活充满了不安。
最后,诗句“回首江南何处去?吴市吹箫”将情感升华至对故乡的思念,江南作为心灵的归属,既是对过往的怀念,也是对未来的渴望。全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人生的孤独和对友情的渴望,具有深刻的哲理与情感共鸣。
整首诗主要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对友情的珍惜,表现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生活的迷茫。诗中通过对饮酒、重逢及故乡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人际关系的深切思考。
《浪淘沙》的作者是谁?
诗中“愁梦如潮”中的“潮”指的是什么?
“鬓已萧萧”表达了什么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