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7:04: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7:04:52
调笑
作者: 晁补之 〔宋代〕
时,亦欣愉于儿女。
欲识风谣之变,请观调笑之传。
上佐清欢,深惭薄伎。
西子江头自浣纱。
见人不语入荷花。
天然玉貌非朱粉,
消得人看隘若耶。
游冶谁家少年伴。
三三五五垂杨岸。
紫骝飞入乱红深,
见此踟蹰但肠断。
肠断。越江岸。
越女江头纱自浣。
天然玉貌铅红浅。
自弄芙蓉日晚。
紫骝嘶去犹回盼。
笑入荷花不见。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儿女情长中感受到的快乐。想要了解风情变化,就请看看调笑的传说。虽然我乐于其中,却深感自己的技艺浅薄。在西子江边,女子们在浣纱,见人却不言语,悄然融入荷花之中。她们的天然美貌不加粉黛,令人注目却又显得难以接近。游荡的少年们三三两两地在垂杨岸边徘徊,紫色的骏马飞入红花深处,我只得在此踟蹰,心中难忍悲伤。越女在江边浣纱,天然的美貌显得淡雅柔和。她们傍晚时分自顾弄芙蓉,紫骏马虽去,仍回头望着。笑声在荷花间逝去,不见踪影。
作者介绍:晁补之,字公辅,号山人,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以其清丽的诗风和多样的题材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江南水乡的风情,情感真挚,语言优美。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宋代,正值士人追求风雅之时,诗中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欣赏,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男女情感的关注。
《调笑》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描绘了西子江边女子们浣纱的情景,生动地展现出她们的天然美。诗人在欣赏这些美丽的风景时,表现出一种自愧不如的情感,流露出对自身技艺不足的惭愧。
通过“紫骝飞入乱红深”这样的句子,诗人将马与花的意象结合在一起,描绘出一种生动的动态美,给人以鲜活的感受。同时,诗中对于“肠断”的描写,则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惆怅与无奈,尽管身边有美景,却难以与之相交,心中难免生出孤独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仅是对美的描绘,更是对人生感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对人情的感悟,同时也展现出一种淡淡的惆怅与无奈,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西子江”指的是哪个地方?
诗中描写的女子在做什么?
诗中“天然玉貌”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