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感遇十首次韵和黄著作鲁直以将穷山海迹胜绝

《感遇十首次韵和黄著作鲁直以将穷山海迹胜绝》

时间: 2025-04-30 16:48:04

诗句

楚有吹竹者,工作百兽音。

削格为尔多,滔滔宁适今。

尝俾范驰驱,终日无一禽。

复之傥或可,诡遇亦何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48:04

原文展示:

楚有吹竹者,工作百兽音。削格为尔多,滔滔宁适今。尝俾范驰驱,终日无一禽。复之傥或可,诡遇亦何心。

白话文翻译:

楚国有个吹竹的艺人,能够演奏出百兽的声音。他削制竹子,技艺高超,使音色悠扬而动听。曾经让范蠡驾车而来,整整一天都没有捕到一只鸟。即使再试一次,或许会有所收获,但这样的奇遇又何必强求呢?

注释:

  • :指楚国,古代一个强大的国家。
  • 吹竹者:指能用竹子演奏乐器的人。
  • 百兽音:形容音乐的丰富多样。
  • 削格:削制竹子,使其成形。
  • 滔滔:形容声音悠扬、连绵不断。
  • 范驰:指范蠡,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寓意高人。
  • :指鸟类。
  • 复之:再试一次。
  • 傥或可:或许能成功。
  • 诡遇:奇特的遭遇。

典故解析:

“范驰”指的是范蠡,历史上著名的智者,曾帮助越王勾践复国。这里提到他,暗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晁补之,字公序,号阮亭,宋代诗人,擅长写诗和词,作品多表达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诗人对人生经历的思考,表达了他对音乐与理想的追求,以及对现实无奈的感叹。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楚国一位吹竹艺人的故事,传达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诗中开篇便提到“吹竹者”,这不仅是对一项技艺的描述,更是对艺术与人生态度的象征。吹竹者的技艺能够引发“百兽音”,这不仅展示了技艺的高超,也隐喻了艺术的广泛影响力。

然而,接下来的描述却转向失落和无奈。尽管诗人曾寄希望于让范蠡来驱车捕鸟,整日却捕不到一只,暗示理想的追寻往往伴随着失望。诗的最后一句“诡遇亦何心”,表达了诗人对奇遇的淡然,似乎在说,既然追寻既是如此艰难,那么不如顺其自然,不必强求。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音乐的热爱,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显示了诗人豁达的心态与深邃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楚有吹竹者”:引入主角,设定背景。
    • “工作百兽音”:展现其技艺高超。
    • “削格为尔多”:强调制作过程。
    • “滔滔宁适今”:音乐悠扬动听。
    • “尝俾范驰驱”:引入范蠡,增加了厚重的历史感。
    • “终日无一禽”:表达现实的失落。
    • “复之傥或可”:再试一次的犹豫。
    • “诡遇亦何心”:对奇遇的无奈与超然。
  • 修辞手法

    • 比喻:“百兽音”比喻音乐的丰富。
    • 对仗:“终日无一禽”与“复之傥或可”形成对比,突显失落感。
  • 主题思想: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艺术与人生的思索。

意象分析:

  • 吹竹:象征艺术与创造力。
  • 百兽音:象征多样性与丰富性。
  • 范蠡:象征理想与智慧。
  • :象征追求的目标与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吹竹者”主要指什么?

    • A. 吹奏乐器的人
    • B. 捕鸟者
    • C. 战士
    • D. 画家
  2. 诗中提到的“范驰”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孔子
    • B. 范蠡
    • C. 李白
    • D. 杜甫
  3. 诗歌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失落与淡然
    • C. 愤怒
    • D. 羞愧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同样表现对人生的感慨,然而其语气更为沉重。李白的《月下独酌》则展现了一种洒脱与豪放,体现了不同的艺术追求与人生哲学。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晁补之研究》

相关查询

有感 遣兴 题长滩铺 题伯丈人黄待制归来堂 挽上官文季直二首 借用邓彦高韵 次涪陵游北岩寺伊川谪居尝传易於此有钩深堂 赠画师郭叔詹 次芜徽明诸公韵三首 前调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长谈阔论 若涉渊冰 绝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言字旁的字 溃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匿讳 交臂失之 月字旁的字 亅字旁的字 家户 心字底的字 开国元勋 零杂 德本财末 艺高胆大 阜字旁的字 心口如一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