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1:19: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1:19:05
鹙子犹应昧此缘,
室中那有久如天。
饶师掷过三千界,
浮玉西津故俨然。
鹙子(海鸥)如今还不明白这种缘分,
室内又哪里有时间像天空那么久远。
饶师(佛教高僧)早已超越三千个界限,
而浮玉(佛教经典)在西津(西边的渡口)依旧是那样显赫。
晁补之,字允和,号仁山,宋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故,风格清新洒脱,常带有哲理性质。
此诗写于金山寺,表明作者在此处的感悟和反思,体现了对佛教思想的理解与体悟。
这首诗通过海鸥的意象引入,表现了对世间缘分的思考。首句“鹙子犹应昧此缘”,展现了作者对人们在世俗生活中迷失的无奈与叹息,暗示即使是灵动的海鸥,也未必能理解生命的真谛。接着,“室中那有久如天”,以“久如天”来描述时间的流逝,暗示在有限的生命中,人们又有多少时间能真正领悟生命的意义呢?
再往下,“饶师掷过三千界”,提到了佛教的高僧,意寓已超脱世俗,达到一种更高的境界,这里强调了修行的重要性。最后一句“浮玉西津故俨然”,则将视线转向佛教经典的庄严与永恒,表明即使在世俗喧嚣中,真正的智慧和真理依然存在。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意象的运用,构筑出一种哲理思考,既有对世事的感慨,又有对超脱的向往,体现了作者的深邃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整首诗通过对比世俗的迷茫与超脱的智慧,表达了对生命本质的思考与追求,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佛教哲理的尊重与信仰。
诗中提到的“鹙子”象征什么?
A. 迷失与无知
B. 智慧与超脱
C. 自由与飞翔
“三千界”指代什么?
A. 人生的困惑
B. 宇宙的广阔
C. 佛教的教义
诗中“浮玉”在这里代表?
A. 珍贵的事物
B. 世俗的喧嚣
C. 生命的短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