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山居避难六首

《山居避难六首》

时间: 2025-05-01 02:18:51

诗句

人生有如梦,世变亦浮沤。

无有悟双遣,穷通归四休。

终期风日美,不见雪霜愁。

此意因相谂,聊宽无益忧。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18:51

原文展示:

山居避难六首
作者: 陈著 〔宋代〕

人生有如梦,世变亦浮沤。
无有悟双遣,穷通归四休。
终期风日美,不见雪霜愁。
此意因相谂,聊宽无益忧。


白话文翻译:

人生就像一场梦,世间的变迁也如浮沤般短暂。
没有什么可以真正领悟的,穷困与通达最终都归于安宁的休息。
最终期望的只是风和日丽,并不想看到雪霜的忧愁。
我将这些想法进行思虑,因此稍微减轻了无谓的忧虑。


注释:

  • 人生有如梦:指人生虚幻无常,像梦一般。
  • 世变亦浮沤:世间事物变化无常,如同浮沤般轻浮。
  • 无有悟双遣:没有什么可以真正领悟的,双遣指的是对困扰的解脱。
  • 穷通归四休:无论是穷困还是通达,最终都会归于安宁的休息。
  • 终期风日美:最终所期望的只是风和日丽的美好时光。
  • 不见雪霜愁:不想看到雪霜带来的忧愁。
  • 此意因相谂:这些想法经过思考而来。
  • 聊宽无益忧:因此稍微减轻了无益的忧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著,宋代诗人,生活于动荡的时代,诗风简洁而富有哲理,善于借景抒情,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避难时,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和对安宁生活的向往,映射了当时社会动荡的背景。


诗歌鉴赏:

《山居避难六首》通过对人生及世事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首句“人生有如梦”便引发读者对人生本质的思索,随后将人生与世事变化的无常相提并论,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诗中提到“无有悟双遣”,表达了对人生真谛的无奈,似乎在说无论人们如何努力去理解生活的本质,终究难以摆脱困扰。

“穷通归四休”中的“四休”意在强调无论境遇如何,最终都会走向一种安宁的状态,展现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终期风日美”一句则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诗人期盼能在自然的美丽中找到内心的平和。此外,“聊宽无益忧”则传达出一种智慧,虽生活中有诸多忧虑,但思虑之后能够放下无益的烦恼。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意象和哲理的思考,巧妙地融汇了人生的无常与内心的宁静,展现了诗人深邃的生活智慧与超然的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人生有如梦:引入人生的虚幻与无常。
  2. 世变亦浮沤:强调世事的变化无常,像浮沤一样轻盈。
  3. 无有悟双遣:表达对人生真谛的困惑与追寻。
  4. 穷通归四休:无论生活的好坏,最终都能归于安宁。
  5. 终期风日美:展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6. 不见雪霜愁:渴望远离生活中的忧愁。
  7. 此意因相谂:说明思考后得出的结论。
  8. 聊宽无益忧:最终达到释怀与安宁。

修辞手法

  • 使用了比喻(如“人生有如梦”),深化了主题。
  • 对仗的修辞手法使诗句更加工整,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哲学理解,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虚幻与无常。
  • 风日美:象征美好与宁静的生活。
  • 雪霜:象征生活中的忧愁与困扰。

这些意象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与对生活艰辛的感悟,体现了人对安宁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人生有如梦”主要是表达什么? A. 人生的美好
    B. 人生的虚幻与无常
    C. 人生的快乐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穷通归____休”反映了什么思想?

  3. 判断题:诗人希望生活中能多一点忧愁。 (对/错)

答案

  1.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探讨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李白的《将进酒》:表达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与积极态度。

诗词对比

  • 比较陈著与李白的诗作,陈著更偏向于哲理思考,而李白则更注重豪情与壮志,两者在表达对人生的态度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1. 《宋诗选》:收录众多宋代诗人的作品,了解当时的文学风格。
  2. 《诗词鉴赏》:提供诗词的解析与欣赏方法,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梦中住 过鲁墟先太傅旧隐 禹祠 新塘夜归 泛舟 书感 采桑子·宝钗楼上妆梳晚 岁暮感怀以余年谅无几休日怆已迫为韵 小饮赵园 昼卧闻碾茶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红衰翠减 束带蹑履 殳字旁的字 休养所 小才大用 扈圣 韭字旁的字 避毁就誉 皮字旁的字 黄字旁的字 鳞结尾的成语 龙字旁的字 其开头的成语 呵驱 慢易生忧 世阿弥 茕迷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