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采桑子

《采桑子》

时间: 2025-05-06 18:42:19

诗句

吕公大悟黄粱梦,舍弃华轩。

返本还源。

出自钟离作大仙。

山侗猛悟细磁梦,割断攀援。

炼汞烹铅。

出自风仙性月圆。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8:42:19

采桑子

作者: 马钰 〔元代〕

原文展示:

吕公大悟黄粱梦,舍弃华轩。
返本还源。出自钟离作大仙。
山侗猛悟细磁梦,割断攀援。
炼汞烹铅。出自风仙性月圆。

白话文翻译:

吕洞宾领悟了黄粱美梦的真谛,放弃了华丽的车轩,
回归本源,得道成仙,源自钟离的教诲。
山侗在细腻的梦中猛然觉悟,割断了依赖与羁绊,
炼制汞,烹调铅,得道成仙,源自风仙的圆满。

注释:

  • 吕公:指吕洞宾,是道教八仙之一,代表了修道成仙的理想。
  • 黄粱梦:出自《庄子》,意指梦中美好的幻想;比喻人生短暂的虚幻。
  • 华轩:指华丽的车子,象征物质的富贵。
  • 返本还源:回到事物的本原与根本。
  • 钟离:钟离权,是道教的另一位重要人物。
  • 山侗:此处可能指代某位修道者,象征追求真理的精神。
  • 细磁梦:细腻的梦,象征对细节的深刻领悟。
  • 炼汞烹铅:道教修炼过程中的一种炼丹术,象征修道的艰辛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马钰,元代诗人,擅长道教诗词,思想深邃,作品多涉及修道与哲理,体现出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在元代,社会动荡,士人多追求精神寄托,马钰的作品反映了对道教哲学的探求,强调内心的觉悟与修道的过程。

诗歌鉴赏:

这首《采桑子》通过吕洞宾和山侗的故事,表达了对人生真谛的领悟和修道过程中的体验。诗中,吕公的黄粱梦象征着虚幻的追求,而他的觉悟则是对现实的超越,体现了放下物质欲望的重要性。同时,山侗的领悟则强调了对细节的把握与内心的决断。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修道精神,反映了作者对道教思想的深刻理解。尤其是炼汞烹铅的意象,既是对道教炼丹术的直接引用,也是修道过程中反复锤炼自我的隐喻,展示了追求真理的不易与执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吕公大悟黄粱梦:吕洞宾领悟了梦中所体现的虚幻与现实的对比。
  • 舍弃华轩:他选择放弃外在的奢华,追求内心的宁静。
  • 返本还源:强调回归到事物的本质,寻求内心的真实。
  • 出自钟离作大仙:表明他的修道源于钟离权的教导,获得了高深的道理。
  • 山侗猛悟细磁梦:山侗在细腻的梦境中突然觉醒,象征对人生真谛的领悟。
  • 割断攀援:表示他断绝了对外界依赖的态度。
  • 炼汞烹铅:象征着对自身的锤炼与成长。
  • 出自风仙性月圆:风仙的圆满象征着极致的修道成就。

修辞手法

  • 比喻:黄粱梦比喻人生的虚幻;炼汞烹铅比喻修道的过程。
  • 对仗:前后两句之间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物质世界的否定与对精神追求的肯定,传达了放下与觉悟的深刻道理,体现出道教文化中“返本还源”的理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粱梦:代表虚幻的追求与人生的短暂。
  • 华轩:象征物质的富贵与世俗的诱惑。
  • 炼汞烹铅:象征修道者的辛勤与追求真理的执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吕公在诗中领悟了什么?

    • A. 物质的富贵
    • B. 黄粱梦的真谛
    • C. 人生的痛苦
    • D. 友情的珍贵
  2. 过于追求外在华丽的结果是什么?

    • A. 感到快乐
    • B. 无法觉悟
    • C. 找到真理
    • D. 收获爱情
  3. “炼汞烹铅”象征了什么?

    • A. 物质追求
    • B. 修道的过程
    • C. 失去自我
    • D. 追求财富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 - 李白
  • 《登高》 - 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庐山谣》与马钰的《采桑子》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态度的思考,但李白更倾向于豪放与奔放,而马钰则更加内敛与理性,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道教文化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查询

归来 赠堪舆家杨生 杂诗三首 忠烈侯酷好山水作葬书以行於世元翁其族子传 去草 金陵别程万里教授 新城呈王明父明日立春 秦楼月 巢湖阻风夜起观天 花时留郡归已初夏事六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瑞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有心无力 无字旁的字 节帅 线披儿 筹结尾的成语 摛藻雕章 反文旁的字 乌青 支教 二字旁的字 百年不遇 谷字旁的字 柴米油盐 水楔不通 鬲字旁的字 百花魁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