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9:47: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47:24
冰峰撑空寒矗矗,
雪凝水冻埋海陆。
杀物之性,伤人之欲。
既不能断绝蒺藜荆棘之根株,
又不能展凤皇麒麟之拳局。
如此则何如为和煦,为膏雨。
自然天下之荣枯,融融于万户。
冰峰高耸,寒气逼人,
雪凝结成冰,水也被冻结,掩埋了大地。
这凶冷的天气,伤害了生灵的欲望。
既不能断绝荆棘和蒺藜的根,又不能展开神鸟和麒麟的身影。
那么,如何才能带来温暖和甘霖呢?
自然界的荣枯变化,都是融融汇聚于千家万户。
齐己,字子猷,号东川,唐代诗人,主要以其诗歌的清新自然和深刻意象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常常结合自身的情感,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思考。
《苦寒行》写于寒冬季节,表达了作者对严寒天气的感受,反映了自然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呼唤温暖和生命的回归。
《相和歌辞 苦寒行》是一首深刻描绘严寒景象的诗作。诗中通过描写冰峰、雪凝、水冻等自然现象,展现了冬季的冷酷无情。诗人反思这种严寒对生命的影响,揭示了自然界的残酷与生命的脆弱。诗中的“杀物之性,伤人之欲”展现了寒冷不仅对生物造成伤害,也让人们的欲望受到压制。
在描写中,诗人提到了荆棘与蒺藜,象征着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而凤皇麒麟则代表着美好的愿景与理想。这种对比使得诗人对温暖与生机的渴望更为强烈。最后,诗人以“自然天下之荣枯,融融于万户”结束,强调了自然的循环与生命的韧性,尽管冬日寒冷,但终会迎来春暖花开。
这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颇具匠心,既有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人类命运的深刻反思,展现了齐己诗歌的独特风格。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生命温暖的渴望。通过冰冷与温暖的对比,反映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脆弱与无奈,同时也强调了自然界的循环与生命的韧性。
诗中“冰峰撑空寒矗矗”中的“寒”字指的是什么?
“杀物之性,伤人之欲”表达了什么思想?
诗中提到的“凤皇麒麟”象征着?
《冬夜读书示子聿》与《苦寒行》均描写了冬季的景象,但前者侧重于读书的乐趣与温暖,后者则强调寒冷对生命的影响。两者在主题和情感上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不同视角下的冬季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