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42: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42:53
持轴山中大慈圣,
普应诸供作佛事。
虽设大铃金删杵,
如世休马櫜弓矢。
龙女来献九渊珠,
无心奉施无心受。
清净之众见寻常,
相视还如土木偶。
在持轴山中有位大慈大悲的圣者,
普遍回应众人的供奉,参与佛事。
虽然摆放了金色的铃铛和削尖的杵,
却如同世间的休马、櫜弓和箭矢。
龙女来献上九渊的珠宝,
心中无所求,施与时也无所求。
清净的众生看似平常,
互相对视,如同木偶般呆滞。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代表北宋诗派的领军人物之一。他的诗风被誉为“清新”、“豪放”,在诗歌创作中注重情感的真挚和艺术的精致。
《南山罗汉赞十六首》是黄庭坚在南山供奉佛教的经历中所作,表达了他对佛教信仰的深刻理解和思考。诗中展现了对慈悲的追求和对人心的反思。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中佛教圣者形象,表达了对佛教信仰的赞美和人心的追求。开篇即设定了一个庄严的场景,持轴山作为圣地,不仅是地理的描绘,更是精神的寄托。诗中提到的“普应诸供作佛事”,强调了佛教对于众生的普遍关怀,体现了佛教的博大精神。
随着诗句的展开,黄庭坚通过对比手法,展示了佛事仪式的繁复与世俗事物的简单,如“虽设大铃金删杵,如世休马櫜弓矢”,这种对比不仅揭示了宗教仪式的庄重,也反映出人心的浮躁与无常。最后两句“清净之众见寻常,相视还如土木偶”,用生动的意象传达了众生内心的麻木与无知,令人深思。
整首诗不仅是一种宗教的表达,更是一种对人性、生命的深刻反思,展现了黄庭坚独特的哲学思考和艺术风格。
全诗探讨了对佛教信仰的追求,以及人性、生命的反思。通过对比和比喻,揭示了信仰的深邃与众生的无知,促使读者反思内心的真实与纯粹。
“持轴山中大慈圣”中的“大慈”指的是?
A. 大悲
B. 大爱
C. 大智慧
D. 大慈悲
“龙女来献九渊珠”中的“龙女”象征什么?
A. 奉献与无私
B. 财富与权力
C. 保护与勇气
D. 美丽与智慧
诗中提到的“土木偶”是用来比喻什么?
A. 众生的麻木
B. 自然的美丽
C. 人生的意义
D. 宗教的仪式
黄庭坚的《南山罗汉赞》与王维的《鹿柴》,两者均表现了对自然与心灵的追求,但黄庭坚更侧重于对佛教的深刻反思,而王维则表达了对自然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