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2:10: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10:34
又答寄糖霜颂
作者:黄庭坚
远寄蔗霜知有味,
胜於崔浩水精盐。
正宗扫地从谁说,
我舌犹能及鼻尖。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寄来的糖霜的赞美,认为它的味道比崔浩所写的水精盐还要好。对正宗的说法,究竟是谁来证明呢?我虽然无法用舌头亲自品尝,却能凭借鼻尖的嗅觉感受到它的香甜。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结合个人的情感与生活经历。黄庭坚在文学、书法上都有很高的造诣,被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此诗创作于黄庭坚与朋友之间的书信往来中,朋友寄来糖霜,黄庭坚对此进行了回应,表达了对美味的欣赏以及生活中的细腻感受。
《又答寄糖霜颂》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诗作。诗人通过对糖霜的描绘,表达了对亲友情谊的珍视和对美味的细腻感受。开篇的“远寄蔗霜知有味”便是对糖霜的直接称赞,强调了即使远隔千里,也能感受到其甘甜之味。接下来的“胜於崔浩水精盐”,更是通过与名人崔浩的作品进行比较,突显了糖霜的独特与美味。
全诗的最后两句则引发了对“正宗”的思考,似乎在询问什么才是真正的美味。在这里,诗人用“我舌犹能及鼻尖”来表达虽然没有亲口品尝,但依然能够通过嗅觉感受到其魅力,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细节敏感的态度。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展现了黄庭坚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朋友的深厚情谊。
整首诗歌通过对糖霜的赞美,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亲情友情的珍视。它不仅仅是对一种食品的赞美,更是一种对生活细节的敏感与热爱。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生活的热爱
B) 对传统的尊重
C) 对美味的赞美
D) 对友谊的怀念
“胜于崔浩水精盐”中的“胜于”表示什么?
A) 低于
B) 超过
C) 相等
D) 不如
诗中提到的“正宗”是指什么?
A) 美味的标准
B) 传统的食物
C) 诗人的家乡
D) 特别的糖霜
以上内容旨在通过详细的解读和分析,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又答寄糖霜颂》这首诗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