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1:58: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58:24
明妃曲二首
作者:王安石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两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全诗翻译
明妃刚出汉宫时,泪水湿润了春风,鬓发垂落。
她低头徘徊,回眸无色,幸好还有君王相伴。
归来后却怨恨画师,生平所见的情姿,
怎能被画成,难怪当年让毛延寿白白丧命。
一旦离去,心中知道再也不会回来,
可怜那汉宫的衣裳,寄托着想问塞南的事,
只有年年鸿雁飞往北方。
家人万里传来消息,毡城里好在不再想念。
君不见那近在咫尺的长门紧闭,阿娇,
人生失意,南北无情。
明妃初嫁给胡人,毡车百辆都是胡姬。
她含情欲语却无处可说,只有琵琶心知其意。
金杆拨动春风,弹奏飞鸿劝饮胡酒。
汉宫的侍女暗自垂泪,沙上行人却回头。
汉恩虽浅,胡恩却深,人生乐在相知之心。
可怜青冢已荒芜,唯有哀弦留至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在文学上追求清新、高远的风格,擅长诗、文、词、赋等多种文体。
创作背景
《明妃曲二首》描绘了王嫱的悲惨命运,反映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深切同情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通过感人的情景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对爱情与政治的思考。
《明妃曲二首》是王安石对历史人物王嫱命运的深刻感悟,融合了爱国情怀与个体命运的反思。诗中,王嫱从汉宫出发,带着对君王的依恋与对未来的惶恐,泪湿鬓发,表现出她的柔弱与无奈。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王嫱内心的挣扎与对过往的怀念,特别是在“可怜着尽汉宫衣”一句中,既表达了对她身份的惋惜,也暗示了她在历史长河中的孤独。
此外,诗中通过对比汉恩与胡恩的深浅,揭示了历史的无情与人生的无常。王嫱在胡地的生活,虽然有金戈铁马的豪情,但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始终难以消解。最后的“青冢已芜没”,不仅是对王嫱结局的感叹,更是对历史遗忘的深思,情感深邃而又富有哲理。
整体而言,王安石通过这两首诗,展现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同情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构成了丰富的情感层次与艺术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王嫱的故事,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同情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反映了爱情与政治之间的复杂关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明妃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王嫱
B. 阿娇
C. 王皇后
D. 毛延寿
诗中提到的“丹青”指的是什么?
A. 画作
B. 文字
C. 音乐
D. 诗歌
诗中提到的“鸿雁”象征什么?
A. 喜悦
B. 思念
C. 冷漠
D. 友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