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7:47: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7:47:21
《过扬州》
作者:韦庄 〔唐代〕
当年人未识兵戈,
处处青楼夜夜歌。
花发洞中春日永,
月明衣上好风多。
淮王去后无鸡犬,
炀帝归来葬绮罗。
二十四桥空寂寂,
绿杨摧折旧官河。
这首诗描绘了昔日扬州的繁华与现在的衰败。过去人们不曾经历战乱,青楼歌女夜夜欢歌,春光无限,万物复苏,皓月下微风习习,令人陶醉。然而,自从淮王离去后,城中再无鸡犬之声,炀帝归来后,曾经的繁华已化为绮罗的葬礼。如今,二十四桥显得空荡寂寂,昔日绿杨也被摧折,旧官河的景象更显得凄凉。
作者介绍:韦庄,唐代诗人,以词、诗闻名,作品多抒情,风格婉约。其生平经历了盛唐与衰唐的交替,作品中常流露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国运衰微,社会动荡。诗人通过对扬州的描绘,反映了他对美好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惋惜。
《过扬州》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扬州的繁华与衰落,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感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诗的开篇“当年人未识兵戈”,点明了昔日的和平与安宁。接着,通过“处处青楼夜夜歌”,展现了当时歌舞升平,繁华似锦的景象,充满了生活的乐趣和青春的活力。
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转向历史的反思,提到淮王和炀帝,暗示了历史的变迁与权力的更迭。特别是“无鸡犬”与“葬绮罗”,对比昔日的热闹与今日的冷清,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令人感到无奈和惋惜。而“二十四桥空寂寂,绿杨摧折旧官河”则进一步强化了扬州的凋零与寂寞,诗人通过意象的运用,深切表达了对过往荣华的追忆与对现状的失落。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扬州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慨,流露出对美好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敏感与对生命短暂的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青楼”主要指什么?
A. 酒楼
B. 歌妓居住的地方
C. 商铺
D. 学校
“二十四桥”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战争
B. 繁华的景象
C. 旧时的回忆
D. 以上皆是
诗人对扬州的感情是?
A. 赞美
B. 怀念与惋惜
C. 无动于衷
D. 轻蔑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韦庄的《过扬州》和杜甫的《春望》都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但韦庄更侧重于个人情感与细腻景象的描绘,而杜甫则更关注国家的命运和百姓的苦难,展现了不同的诗人视角与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