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03: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03:06
千仓积粟栋崔嵬,夜浸洪流亦殆哉。
不是脂膏天所惜,岂应水到却平回。
这首诗描绘了在长达一个月的霪雨后,积存的粮仓高耸入云,夜晚的洪流也险些淹没。并不是说上天对这些粮食有多么珍惜,难道就因为水流涌来就能轻易复原吗?
本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可以理解为对灾荒的控诉,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灾害的无奈与愤慨,展现了农民的艰辛与对生活的渴望。
郑刚中,字子韬,号天游,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他以反映社会现实和人们生活为主,常通过诗歌表达对时事的关切。
该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天灾频繁的年代。诗人在这个背景下,关注到自然灾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尤其是洪水对粮食储备的破坏,体现了对民生问题的深切关注。
郑刚中的《益昌霪雨逾月负郭皆浸祷祠之后仓廪何全居民》是一首充满忧患意识的诗作。诗中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因长时间的霪雨而造成的洪水灾害,粮仓被淹没的景象,传达了对自然灾害的无奈与对百姓生活的深切关怀。
首句“千仓积粟栋崔嵬”描绘了丰收的粮仓,然而接下来的“夜浸洪流亦殆哉”则突显了灾难的来临,形成强烈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情感冲突。诗人并没有停留在对灾害的单纯描写,而是进一步反思,质问“不是脂膏天所惜,岂应水到却平回”,表达了对上天不公的控诉,暗示即使是人们辛苦积累的粮食,在自然灾害面前也显得脆弱不堪。
整首诗在字句中透着悲凉,反映了作者对民生困境的深切关注,展现了他作为一位诗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担当意识。在自然灾害面前,人力的无奈和脆弱被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令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对洪水灾害的描写,反映了自然对人类生活的干扰,表达了对人们生存困境的同情与关切,体现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诗中“千仓积粟”的意思是?
A. 丰富的粮食
B. 破败的仓库
C. 贫困的状态
答案:A
诗人对上天的态度是?
A. 感激
B. 质疑
C. 无所谓
答案:B
“夜浸洪流亦殆哉”中的“殆”是什么意思?
A. 安全
B. 危险
C. 丰富
答案:B
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同样表现了对民生困境的关注,诗中对自然灾害的描写与郑刚中的诗有相似之处,虽然风格不同,但都传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怀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