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9:30: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9:30:53
宿鹤岩二绝 其二
作者: 郑刚中 〔宋代〕
岩头一望万家低,已觉尘寰不整齐。
此祗人间最高处,况游物外照群迷。
在山岩的顶部,俯视下面万家灯火,已感受到人间的纷扰和不整齐。
这里正是人间最高的地方,更何况在这里还可以超越世俗,照耀那些迷失的人们。
郑刚中(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字子真,号东山,生于今浙江。其诗风清新俊逸,常以自然景物抒发情感,关注人文关怀和哲理思考。
此诗作于宿鹤岩,地处山高水远之地,作者在此处感受到的自然景色与内心的思考,促使他写下了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人间纷扰的思考以及对超然境界的追求。
郑刚中的《宿鹤岩二绝 其二》通过描绘高处的视角,表达了对尘世纷扰的感慨和超然物外的哲理思考。首联“岩头一望万家低,已觉尘寰不整齐”通过俯瞰的方式,展示了诗人对世间琐事的冷眼旁观,表达了对社会繁杂的无奈与思索。万家灯火的描绘虽显繁华,但在诗人的眼中却显得不整齐,暗示了人间的纷扰与不和谐。
次联“此祗人间最高处,况游物外照群迷”则进一步升华了诗的主题,强调了身处高位所得到的视野和心境的超脱。诗人的思考不仅限于自身的感受,更是对人间迷惘者的一种关怀与引导。他在这里不仅是一个观察者,更是一个引领者,借助自然的高度,照亮那些迷失在尘世中的人们。
整首诗在意境上形成了对比:一方面是人间的喧嚣与不整齐,另一方面是高处的宁静与超脱,折射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哲学思考,展现了他对自然与人性的深切关怀。
诗歌的主题是超脱与关怀,表现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思考和对迷失者的关怀,倡导一种高远的生活态度和心境,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诗人通过什么视角描述世俗的纷扰?
诗中“尘寰”指的是什么?
“游物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通过以上分析,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的深刻意义与艺术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