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听寒更寄朱兵曹巨川

《听寒更寄朱兵曹巨川》

时间: 2025-04-30 18:40:02

诗句

欹枕听寒更,寒更发还住。

一夜千万声,几声到君处。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40:02

原文展示:

听寒更寄朱兵曹巨川
皎然 〔唐代〕
欹枕听寒更,寒更发还住。
一夜千万声,几声到君处。

白话文翻译:

在寒冷的夜里,我斜靠在枕头上听着更鼓的敲响,那寒冷的时光似乎又停住了。整整一夜,鼓声如潮,然而能传达到你耳边的,却只是那么几声。

注释:

  • 欹枕:斜靠在枕头上,表示在床上休息或沉思。
  • 寒更:指寒冷的夜更,古代夜间报时的鼓声。
  • 发还住:发出声音又似乎停下,形容声音不断。
  • 千万声:形容声音非常多,像潮水一样。
  • 君处:指寄托或想念的对象,即朱兵曹巨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皎然,字希言,唐代诗人,主要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其作品多以描写自然和表达个人情感为主。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皎然流寓之时,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借助夜间的寒更声,传达出一种孤寂而深情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友人的思念。开头“欹枕听寒更”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寒冷而静谧的夜晚,诗人独自一人,倾听着外界的声音。随着“寒更发还住”的出现,诗人似乎感受到时间的停滞,夜的深沉与寒冷更增添了他的孤独感。整首诗在描绘静谧夜色的同时,也通过“千万声”与“几声到君处”的对比,深刻表达了人与人之间距离的遥远,尽管声音不断,但心灵的交汇却是稀少而珍贵的。诗中通过对声音的细致捕捉,传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使得整首诗既有视觉的静谧,又有听觉的丰富,形成了情感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欹枕听寒更:诗人斜靠在枕头上,听着夜里的更鼓声,表现出一种静谧与孤独的状态。
  • 寒更发还住:更鼓声在寒冷的夜里响起,又似乎在瞬间停止,反映出夜晚的沉静和时间的流动。
  • 一夜千万声:夜间的鼓声如潮水般涌来,形象地描绘出声音的丰富与多元。
  • 几声到君处:尽管声音众多,能够传达给朋友的却寥寥无几,揭示了人际之间的孤独与思念。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寒更发还住”与“几声到君处”,形成了对仗工整的句式。
  • 比喻:将鼓声比作潮水,增强了声音的动感与层次感。
  • 拟人:将声音拟人化,赋予其某种情感,使得夜晚的氛围更为生动。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寒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孤独感,传达出一种人际关系中的疏离与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更:象征孤独和寒冷的夜晚,体现了诗人的内心情感。
  • 枕头:代表了诗人思念友人时的依托与心灵的寄托。
  • 声音:象征着沟通与联系,然而又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听更鼓声的? A. 白天
    B. 寒冷的夜晚
    C. 春天的早晨
    D. 夏天的夜晚

  2. “几声到君处”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友人的怀念
    B. 对生活的满足
    C. 对自然的赞美
    D.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同样表达了思念之情,但更侧重友人的远行与壮志;而皎然的这首诗则更强调孤独的夜晚与内心的思念。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以历史为背景,展现豪情与壮志,虽然也有思念之情,但情感基调明显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诗词基础教程》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水龙吟·小童教写桃符 夜合花·风叶敲窗 失调名 望远行(元夕) 阮郎归 清平乐 烛影摇红 风流子 夜合花 昼锦堂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诚惶诚惧 鞭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衣的词语有哪些 缓征 洞悉无遗 积忧成疾 超升 赏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足字旁的字 看押 矛字旁的字 己字旁的字 岁月不居 两点水的字 打定主意 齒字旁的字 强求 包含法的成语 上下床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