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0:03: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03:25
持酒殷勤问尔农,
忧时同此原年丰。
他箱欲致崇墉积,
耒耜宜加旷土功。
水北有田均夜雨,
岭南无地不春风。
吾皇德化形扶杖,
亲见儿嬉七十翁。
我端着酒杯热情地询问你农事,
忧虑的心情与这丰收的年头相同。
他希望能在高墙之上积累丰收,
而耕作的工具应当在广阔的土地上多加使用。
北方的水田在夜雨中均匀滋润,
南方的每一寸土地都感受着春风的温暖。
我们的皇帝德化如同拄着拐杖,
亲眼见到孩子们嬉戏的情景,如同七十岁的老人。
李曾伯,字季和,号惟庵,宋代诗人。他以诗歌见长,风格清新,常关注社会民生,作品中流露出对百姓的关心与对社会的思考。
此诗作于宋代,正值农耕社会,农业发展对社会稳定与繁荣尤为重要。作者通过描写农事,表达对农民辛劳的理解和对丰收的期盼,展现了对社会和谐的向往。
李曾伯的《宁寿寺劭农登慈氏阁和李诚之柱间韵》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与农民生活的诗作。诗中,作者以酒会友,开篇即以“持酒殷勤问尔农”展现出对农民的关心与热情。紧接着,诗句流露出对时局的忧虑,强调丰收的重要性,这不仅关乎农民的生计,也关乎国家的安定。
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于农业生产的深刻理解,他提到“耒耜宜加旷土功”,强调了耕作的重要性,体现出对农民辛勤耕作的赞美与支持。同时,诗中描绘了北方的夜雨与南方的春风,展现出自然环境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密切关系,寓意着丰收的希望。
最后提及的“吾皇德化形扶杖”,则是对皇帝政治的期盼,既是对当政者的请求,也是对于未来社会的美好愿景的寄托。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合理,既有对农民的同情与理解,又有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许,展现出李曾伯作为诗人的社会责任感与人文关怀。
整首诗突显了农业对国家的重要性,表达了对农民的关心,同时也寄托了对皇帝德治的希望,展现出诗人对社会和谐与繁荣的向往。
选择题:李曾伯的《宁寿寺劭农登慈氏阁和李诚之柱间韵》主要讨论了哪个主题?
填空题:诗中提到“水北有田均夜雨”,描绘的是哪个地区的农田情况?__
判断题:诗中“吾皇德化形扶杖”是指皇帝的年老。 (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