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宁寿寺劭农登慈氏阁和李诚之柱间韵

《宁寿寺劭农登慈氏阁和李诚之柱间韵》

时间: 2025-05-02 20:03:25

诗句

持酒殷勤问尔农,忧时同此原年丰。

他箱欲致崇墉积,耒耜宜加旷土功。

水北有田均夜雨,岭南无地不春风。

吾皇德化形扶杖,亲见儿嬉七十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03:25

原文展示

持酒殷勤问尔农,
忧时同此原年丰。
他箱欲致崇墉积,
耒耜宜加旷土功。
水北有田均夜雨,
岭南无地不春风。
吾皇德化形扶杖,
亲见儿嬉七十翁。

白话文翻译

我端着酒杯热情地询问你农事,
忧虑的心情与这丰收的年头相同。
他希望能在高墙之上积累丰收,
而耕作的工具应当在广阔的土地上多加使用。
北方的水田在夜雨中均匀滋润,
南方的每一寸土地都感受着春风的温暖。
我们的皇帝德化如同拄着拐杖,
亲眼见到孩子们嬉戏的情景,如同七十岁的老人。

注释

  • 殷勤:热情、恳切的态度。
  • 尔农:指代农民,尔为“你”的古称。
  • 崇墉:高墙,象征丰收的希望。
  • 耒耜:农具,指耕作的工具。
  • 水北:指北方的水田。
  • 岭南:指南方的土地,常与春风相伴。
  • 德化:指统治者的德行影响。
  • 扶杖:形容老年人用拐杖,暗指皇帝的年迈。
  • :玩耍、嬉戏。

典故解析

  • 德治:强调统治者的德行对于民众的重要影响。
  • 春风化雨:比喻良好的政治和环境对百姓生活的滋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字季和,号惟庵,宋代诗人。他以诗歌见长,风格清新,常关注社会民生,作品中流露出对百姓的关心与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代,正值农耕社会,农业发展对社会稳定与繁荣尤为重要。作者通过描写农事,表达对农民辛劳的理解和对丰收的期盼,展现了对社会和谐的向往。

诗歌鉴赏

李曾伯的《宁寿寺劭农登慈氏阁和李诚之柱间韵》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与农民生活的诗作。诗中,作者以酒会友,开篇即以“持酒殷勤问尔农”展现出对农民的关心与热情。紧接着,诗句流露出对时局的忧虑,强调丰收的重要性,这不仅关乎农民的生计,也关乎国家的安定。

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于农业生产的深刻理解,他提到“耒耜宜加旷土功”,强调了耕作的重要性,体现出对农民辛勤耕作的赞美与支持。同时,诗中描绘了北方的夜雨与南方的春风,展现出自然环境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密切关系,寓意着丰收的希望。

最后提及的“吾皇德化形扶杖”,则是对皇帝政治的期盼,既是对当政者的请求,也是对于未来社会的美好愿景的寄托。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合理,既有对农民的同情与理解,又有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许,展现出李曾伯作为诗人的社会责任感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持酒殷勤问尔农:热情地询问农民的收成,体现对农业的关注。
  2. 忧时同此原年丰:表达对时局的忧虑,虽然今年丰收,但未来未可知。
  3. 他箱欲致崇墉积:他希望能在高墙上积累财富,象征对丰收和富裕的渴望。
  4. 耒耜宜加旷土功:强调要充分利用广阔的土地进行耕作。
  5. 水北有田均夜雨:北方的水田在夜间均匀滋润,暗示农业的丰收。
  6. 岭南无地不春风:南方的土地无处不春风,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7. 吾皇德化形扶杖:皇帝的德行如同拄着拐杖,隐喻皇帝的年迈与治国之道。
  8. 亲见儿嬉七十翁:对儿童嬉戏的描写,表现出对未来的期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皇帝的德行比作拄杖,形象地表达其统治之道。
  • 对仗:诗中前后句子结构相对,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如“水北有田均夜雨,岭南无地不春风”,通过排比加强了对比与强调。

主题思想

整首诗突显了农业对国家的重要性,表达了对农民的关心,同时也寄托了对皇帝德治的希望,展现出诗人对社会和谐与繁荣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友谊与交流。
  • :代表农民及其辛苦的劳作。
  • 丰收:象征着希望与财富的积累。
  • 春风:象征着生机、希望和繁荣的未来。
  • 皇帝:象征着国家的统治与治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李曾伯的《宁寿寺劭农登慈氏阁和李诚之柱间韵》主要讨论了哪个主题?

    • A. 友情
    • B. 农业与丰收
    • C. 战争
    • D. 自然风光
  2. 填空题:诗中提到“水北有田均夜雨”,描绘的是哪个地区的农田情况?__

  3. 判断题:诗中“吾皇德化形扶杖”是指皇帝的年老。 (对/错)

答案

  1. B. 农业与丰收
  2. 北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悯农》— 李绅
  • 《春望》— 杜甫

诗词对比

  • 李曾伯的诗歌与杜甫的《春望》都涉及了社会民生,但李曾伯更强调农民的辛勤与丰收,而杜甫则更关注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忧虑,展现出不同的历史背景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鹧鸪天寿 鹧鸪天 其四 鹧鸪天 太湖梅园南眺口占怀具区生 鹧鸪天 其二 暴雨 鹧鸪天十九首 其九 鹧鸪天 鹧鸪天 鹧鸪天 正月初十至十六日率学生十二名至香港圣保罗男女中学交流学习,宿半山区宝恒苑三首 其一 鹧鸪天 其四十四 鹧鸪天(次韵昌甫)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寒清 見字旁的字 岳岳磊磊 三撇旁的字 病僧劝患僧 辛字旁的字 立刀旁的字 酝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推出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玉字旁的字 翦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连枝同气 裘敝金尽 天下无不散的宴席 本然 包含考的词语有哪些 久历风尘 包含近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