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冬日道间

《冬日道间》

时间: 2025-08-08 01:04:02

诗句

岁熟牛羊饱,村寒鸟兽呼。

霜馀山骨露,水落涧毛枯。

归艇收渔网,行人问酒垆。

微躯任南北,未觉旅怀孤。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8 01:04:02

原文展示:

岁熟牛羊饱,村寒鸟兽呼。 霜馀山骨露,水落涧毛枯。 归艇收渔网,行人问酒垆。 微躯任南北,未觉旅怀孤。

白话文翻译:

丰收的年岁里,牛羊吃得饱,村庄寒冷中,鸟兽呼唤着。 霜降后,山体的骨骼显露,水位下降,涧边的草木枯萎。 渔船归来,收起了渔网,行人在询问酒家的位置。 我这微不足道的身躯,无论南北漂泊,却未感到旅途的孤独。

注释:

  • 岁熟:指丰收的年岁。
  • 山骨:比喻山体的坚硬部分。
  • 涧毛:指涧边的草木。
  • 酒垆:卖酒的地方。
  • 微躯:谦称自己的身体。
  • 旅怀:旅途中的心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公度是宋代诗人,其诗作多反映农村生活和自然景色,风格清新自然。此诗描绘了冬日乡村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黄公度旅行途中,观察到冬日乡村的景象后所作,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乡村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旅途的淡然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冬日的乡村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丰收后的宁静与寒冷。首句“岁熟牛羊饱”直接点出了丰收的景象,而“村寒鸟兽呼”则进一步加深了冬日的寒冷氛围。中间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冬日的萧瑟与宁静。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的淡然态度,即使身体微不足道,也未感到孤独,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岁熟”和“牛羊饱”描绘了丰收的景象,展现了农村的富足。
  • 第二句“村寒鸟兽呼”则通过声音的描绘,加深了冬日的寒冷氛围。
  • 第三句“霜馀山骨露”用“山骨”比喻山体的坚硬部分,形象地描绘了霜降后的山景。
  • 第四句“水落涧毛枯”则通过“涧毛”比喻涧边的草木,形象地描绘了水位下降后的景象。
  • 第五句“归艇收渔网”描绘了渔民归来的场景,展现了乡村的生活气息。
  • 第六句“行人问酒垆”则通过行人的询问,展现了乡村的宁静与和谐。
  • 最后两句“微躯任南北,未觉旅怀孤”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的淡然态度,即使身体微不足道,也未感到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山骨”比喻山体的坚硬部分,“涧毛”比喻涧边的草木。
  • 拟人:如“鸟兽呼”赋予鸟兽以人的行为,增强了冬日的寒冷氛围。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冬日乡村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以及对旅途的淡然态度。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岁熟、牛羊、村寒、鸟兽、霜馀、山骨、水落、涧毛、归艇、渔网、行人、酒垆、微躯、旅怀。
  • 分析: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冬日乡村的宁静与寒冷,以及诗人对旅途的淡然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岁熟牛羊饱”描绘了什么景象? A. 丰收的景象 B. 寒冷的景象 C. 宁静的景象 D. 热闹的景象 答案:A

  2. 诗中“霜馀山骨露”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A

  3. 诗中“微躯任南北,未觉旅怀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A. 孤独 B. 淡然 C. 忧愁 D. 兴奋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 杜甫的《春望》: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诗词对比:

  • 黄公度的《冬日道间》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黄公度的诗更多地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的淡然态度,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黄公度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艺术特点。

相关查询

送都寺旋公归雷峰 除夕 送刘明府归吉安 书梦 雁影 寒食 芳草 登海螺岩 秋夜有怀 题瀑布诗三首 其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绿洲 文字旁的字 入字旁的字 完好无缺 包含砑的词语有哪些 翛翛 广字头的字 恶意中伤 福善 矣结尾的成语 齐字旁的字 簸扬糠秕 晩夕 鼻字旁的字 盈箱溢箧 时穷节乃见 永世不忘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