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绿窗诗十八首 其一

《绿窗诗十八首 其一》

时间: 2025-05-02 09:31:37

诗句

窗里人初起,窗前柳正娇。

捲帘冲落絮,开镜见垂条。

坐对分金线,行防拂翠翘。

流莺空巧语,倦听不须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31:37

原文展示:

窗里人初起,窗前柳正娇。
捲帘冲落絮,开镜见垂条。
坐对分金线,行防拂翠翘。
流莺空巧语,倦听不须调。

白话文翻译:

窗内的人刚刚起床,窗外的柳树正显得娇嫩。
卷起帘子,轻风吹动落花,打开镜子,看到柳条低垂。
坐在这里对着分开的金线,行走时怕撞到翠绿的发饰。
黄莺在空中唱着巧妙的歌曲,我已经厌倦了,不想再调音。

注释:

字词注释:

  • 窗里人初起:窗内的人刚刚起床,指的是早晨的时光。
  • 柳正娇:柳树正处于娇嫩的状态,表现春天的生机。
  • 捲帘冲落絮:卷起窗帘,轻风吹起飘落的花絮。
  • 开镜见垂条:打开镜子,看见柳条低垂,表现了自然美。
  • 分金线:指的是发饰或衣物上的金线,象征着华贵。
  • 行防拂翠翘:走动时小心翼翼,避免碰到翠绿色的发饰。
  • 流莺空巧语:黄莺在空中唱着动听的歌。
  • 倦听不须调:已经厌倦了听歌,不想再调整音调。

典故解析: 这首诗表现了早晨的宁静与生活的美好,柳树象征着春天的生机,而黄莺则是春天的使者,常常寓意着生机与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孙蕙兰,元代女诗人,活跃于元代的文人圈。她的诗歌以清新自然、细腻入微见长,常常表现出女性特有的细腻感受和对生活的深刻观察。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元代,社会经济文化相对繁荣,女性开始有更多的表达空间,诗人通过描写日常生活,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绿窗诗十八首 其一》是一首描写清晨生活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春日画卷。开篇“窗里人初起,窗前柳正娇”描绘了一个清晨的场景,窗前的柳树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娇嫩,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这种细节的描写不仅让人感受到清晨的温暖与宁静,也是对春天的赞美。

接下来的“捲帘冲落絮,开镜见垂条”,则是通过卷帘、落花、柳条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气息。诗人用“冲落絮”来描绘春风的轻柔,仿佛可以听到花瓣随风飘落的声音,增添了诗的韵律感。

“坐对分金线,行防拂翠翘”展示了生活中的细节,诗人以一种优雅的姿态面对生活中的点滴,同时也表现了对生活美好的追求与向往。最后一句“流莺空巧语,倦听不须调”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惆怅,似乎是对美好事物的疲惫和对生活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清新的意象和细腻的感受,展现了春天早晨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窗里人初起:描绘清晨,人刚刚苏醒,带出时间背景。
  2. 窗前柳正娇:柳树的娇嫩表现了春天的生机,营造了美好的环境。
  3. 捲帘冲落絮:动词“捲”体现了动作的轻柔,描绘了轻风拂动的情景。
  4. 开镜见垂条:开镜子看见柳条,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观察与欣赏。
  5. 坐对分金线:坐着时注意到金线,体现了生活中的细腻与雅致。
  6. 行防拂翠翘:小心翼翼地行走,表现了对美的珍视。
  7. 流莺空巧语:流莺唱歌,代表着春天的声音。
  8. 倦听不须调: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疲惫,暗示一种内心的矛盾与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柳树比作娇嫩的美人,增强了诗的形象感。
  • 拟人:将黄莺的歌声赋予“巧语”,使其更具生动性。
  • 对仗:句式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清晨的生活场景,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同时也反映了内心对美好事物的矛盾心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生活的空间与视野。
  • :象征春天与生机,具有柔美的特质。
  • 流莺:象征自由与美好,代表春天的声音。
  • 落絮:象征春天的轻柔与细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开头“窗里人初起”描绘的是哪个时间段?

    • A. 清晨
    • B. 正午
    • C. 傍晚
    • D. 深夜
  2. 诗中提到的“柳正娇”指的是什么?

    • A. 柳树的生机勃勃
    • B. 柳树的枯萎
    • C. 柳树的凋零
    • D. 柳树的变色
  3. 诗中的“流莺空巧语”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歌声的喜爱
    • B. 对歌声的厌倦
    • C. 对自然的向往
    • D. 对生活的热爱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孟浩然
  • 《静夜思》- 李白

诗词对比:

  • 孟浩然的《春晓》同样描绘了春天的美好,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 李白的《静夜思》则通过月夜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对自然的深刻感受。

参考资料:

  • 《元代诗歌选》
  • 《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好事近 尝点东坡桔乐汤作 好事近 好事近 好事近 好事近·寄刘啸秋北婆罗洲 好事近(仰赓圣制) 好事近·小倦带馀酲 好事近 看万紫千红总是春电影,勖家人及亲属辈,并书寄时儿天津 好事近 好事近 生日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反侧自安 邪火 跃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水送山迎 两点水的字 趁是 立功立德 牙字旁的字 夕字旁的字 用字旁的字 百乘之家 凌云之志 玄云 顾览 包含阮的词语有哪些 衣字旁的字 捏怪排科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