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9:53: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9:53:36
《苏幕遮》
作者:佚名 〔元代〕
日常行游四海。
每日街前,闹处为乞丐。
口口相违化不回。
暗损精神,只为凡情昧。
苦劝君,生死大。
颇奈顽愚,作业贪心煞。
不肯修真犯天戒。
堕落酆都,受苦无年代。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四处游荡的日常生活。每天在热闹的街道上,却只看到乞丐的身影。人们口口相传的言语互相抵触,令人难以回头。内心的迷茫和痛苦,都是因为对世俗情感的迷恋。我苦苦劝诫你,生与死是大事。然而你却因顽固和贪婪而无动于衷。不肯遵循真理,违反天规,最终堕落到阴间,受尽无尽的苦难。
作者介绍:元代诗人,名不详,可能是当时某个隐士或民间诗人。元代的文人多受传统文化与道教思想影响,作品时常表现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经济困苦时期,民众生活艰辛,诗人借以表达对人生无常和世俗贪欲的批判。
《苏幕遮》通过描绘日常生活中的乞丐形象,反映出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关注。诗中乞丐不仅仅是贫苦的象征,更是对人们精神状态的隐喻。诗人用“口口相违”来揭示社会的虚伪与矛盾,表现出对人心的失望与无奈。接着,诗人引入“生死大”这一哲理,提醒人们人生的根本问题在于生与死,而不应被世俗的贪欲所迷惑。
整首诗情感深邃,字句之间流露出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真理的追寻。尤其是最后两句,展现了诗人对人们不肯修行和违反天戒的痛心,暗示了堕落的后果。这种对世俗的批判与对真理的向往,使得作品具有了较强的哲理性和警示性,令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对乞丐和生死的探讨,揭示人们在世俗生活中迷失方向的悲剧。诗人通过对人性、贪欲和真理的思考,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真理的向往。
这首诗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
A. 繁荣的街市
B. 乞丐的生活
C. 高官的豪华
“生死大”是指什么?
A. 生活琐事
B. 人生中最重要的问题
C. 爱情的困扰
诗中提到的“堕落酆都”意味着什么?
A. 成为富人
B. 享受快乐
C. 受尽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