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13:06: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13:06:37
咏史(一作和蕃)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在汉代的历史上,和亲政策显得愚笨;
国家的安危依赖于明智的君主,而妇女则承担着重任。
难道仅凭美丽的容貌,就能安抚胡人的侵扰?
埋在地下千年的白骨,究竟是谁来辅佐那些臣子?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戎昱,唐代诗人,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他的诗作常常反映社会现实和历史反思,具有深刻的政治意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家面临外敌威胁,诗人借古讽今,反思历史上汉朝的和亲政策,表现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这首诗在简洁的四联中,蕴含了丰富的历史和政治思考。开头两句以“汉家青史”引入,直接指向历史,揭示了和亲政策的无奈与愚笨。这种政策常常是为了短期平息外患,但却忽略了国家安全的根本。接下来的“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展现了国家兴亡与领导者的关系,强调了明主的重要性,并且指出在动荡中,女性不得不承担起重任,直言不讳地揭示了社会对女性角色的依赖。
后两句以“岂能将玉貌”作结,反映了对美貌的讽刺,质疑单凭外表如何能够解决深层次的政治与军事问题。最后一句“地下千年骨”则是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展示了历史的惨痛教训,谁又能够真正辅佐那些臣子呢?
整首诗在用词上简练而又意味深长,情感上则充满了对历史的沉思和对未来的忧虑,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历史教训的警惕。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历史的反思,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强调政治决策的重要性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关于“和亲”政策,以下哪项描述是正确的?
A. 通过战争获得土地
B. 通过婚姻与外族建立和平
C. 完全依靠武力
D. 不涉及任何外交关系
“地下千年骨”主要表达了什么意义?
A. 对古代文化的赞美
B. 对历史教训的反思
C. 对未来的希望
D. 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A. 对美貌的赞美
B. 历史的教训与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C. 对战争的渴望
D. 对女性角色的贬低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