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病起荆江亭即事十首 其十

《病起荆江亭即事十首 其十》

时间: 2025-05-06 16:35:12

诗句

鲁中狂士邢尚书,本意扶日上天衢。

惇夫若在镌此老,不令平地生崎岖。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6:35:12

原文展示

鲁中狂士邢尚书,本意扶日上天衢。惇夫若在镌此老,不令平地生崎岖。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邢尚书的赞美,称他是鲁中的狂士,本意是想要扶持太阳升上天际。假如惇夫还在的话,他一定会将这个老头刻在石碑上,不会让平地上出现崎岖的道路。

注释

  • 鲁中:指鲁国,即今山东一带。
  • 狂士:指大胆、不拘一格的人,通常在文人中有些放浪形骸。
  • 邢尚书:邢尚书是此诗的主角,表明他的身份和地位。
  • 扶日:比喻帮助太阳升起,象征着光明、理想的追求。
  • 惇夫:指惇夫子,可能是指有影响力的文人或道德楷模。
  • :刻,雕刻的意思。
  • 崎岖:指不平坦的道路,引申为社会或人生中的波折。

典故解析

“扶日上天衢”这一典故可能源于对光明理想的追求,象征着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古代文学中,许多文人都以扶正祈明为己任,强调道德和理想的重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涧底,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属于“江西诗派”的重要代表。他的诗作以清新、率真著称,强调个性与自然的结合。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黄庭坚生病期间创作,反映了他对理想人物的追忆与敬仰,以及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邢尚书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邢尚书作为“狂士”,在作者心中代表了勇敢追求理想的人物形象,象征着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然而,诗中提到的惇夫则暗示了一种怀旧情绪,表达了对过去理想的追求与现实中不平坦道路的感慨。

全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力度,通过两位历史人物的对比,增强了诗的层次感和深度。表达了对理想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与思考的空间。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鲁中狂士邢尚书”:直接点出邢尚书的身份,强调他是鲁地的豪杰。
    • “本意扶日上天衢”:表现邢尚书的理想与抱负,象征着追求光明与正义的志向。
    • “惇夫若在镌此老”:假设惇夫在世,表明对理想人物的怀念与敬仰。
    • “不令平地生崎岖”:感慨现实的坎坷不平,反映出对理想和现实差距的无奈。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扶日”比作理想的追求,生动形象。
    • 对仗:整首诗在词语的对称上形成一种和谐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彰显了追求理想的勇气与面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 鲁中:象征着理想的发源地,作为文化的根基。
  • 狂士:体现出对个性与自由的追求,象征着一种反叛精神。
  • 平地与崎岖:象征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反映出生活的复杂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鲁中狂士”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黄庭坚
    • B. 邢尚书
    • C. 惇夫
    • D. 鲁迅
  2. 诗中提到的“扶日”象征什么?

    • A. 现实生活
    • B. 理想与追求
    • C. 时间的流逝
    • D. 人生的坎坷
  3. “不令平地生崎岖”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未来的希望
    • B. 对现实的无奈
    • C. 对历史的怀念
    • D. 对理想的追求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黄庭坚的《病起荆江亭即事十首》与李白的《将进酒》在主题上都探讨了理想与现实,但李白更强调个人的豪放与快意,而黄庭坚则更注重对理想人物的反思与追忆。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3. 《黄庭坚诗文集》

相关查询

柳塘春 江南曲 余久客都城秋风思归作楚语和吴郎采菱叩舷之音 玉斗歌 渔父 余久客都城秋风思归作楚语和吴郎采菱叩舷之 小宴 吴门行 闻笛 上元上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守真 按甲休兵 利绾名牵 齲字旁的字 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欢迎 孳孳不倦 信开头的成语 习复 徙倚仿徉 变蛋 龙字旁的字 纂业 靣字旁的字 閠字旁的字 舌字旁的字 包含店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