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8:01: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8:01:36
作者: 李煜 〔五代〕
类型: 古诗词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
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昨夜风雨交加,窗帘轻轻作响,透出阵阵秋声。
蜡烛快要燃尽,漏壶也快要滴完,我频频倾斜着枕头,起身坐下却不能安定。
世事像流水一样随意而去,算来不过是场浮生的梦。
醉乡的路稳妥宜人,唯有那样的路,别的地方我再也不想去。
作者介绍: 李煜,字重光,号煜,南唐后主,著名词人,诗人,书法家。他一生经历了南唐的兴衰,因其深情的词作和悲剧性的结局而被后人铭记。
创作背景: 本词作于李煜晚年,正值国破家亡之际,心中感慨万千,寄托了他对人生无常、世事如梦的沉重感受。
李煜的《乌夜啼·昨夜风兼雨》通过描绘秋夜的风雨,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诗的开头,"昨夜风兼雨",便设定了一个阴郁的氛围,接着“帘帏飒飒秋声”引入了秋天的情感意象,风雨与秋声交织在一起,仿佛在诉说着心中的愁苦与不安。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孤独的夜晚,烛光微弱,滴水声响,诗人倍感无奈,无法安眠,表达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无力感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一句,诗人以流水比喻世事的无常,浮生如梦的意象深入人心,令人在感叹生命无常的同时,也感受到一种沉重的哀伤。最后一句“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则是对逃避现实的渴望,醉乡象征着一种寄托和安慰,但又反映出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与绝望。
整首词在意象上融合了自然景象和人内心的感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展现了李煜深厚的艺术素养和独特的情感视角。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词通过描写秋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对现实的悲观情绪,以及对理想境地的渴望与逃避,体现了深刻的哲理思考和人生感悟。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帘帏飒飒”意指什么?
A. 风吹动窗帘的声音
B. 雨滴声
C. 蝉鸣声
D. 鸟鸣声
诗中“醉乡”象征什么?
A. 家乡
B. 安慰与逃避现实
C. 朋友聚会
D. 旅行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同样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情感更加细腻柔和;而李煜的《乌夜啼》则更显悲切与无奈,反映了其国破家亡的背景和深重的历史伤痛。两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风格与情感基调却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