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时间: 2025-04-30 18:45:48

诗句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留 一作:留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45:48

原文展示: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白话文翻译:

林间的花儿已经谢了春天的红,实在是太匆忙了。
无奈的是,早晨来的寒雨和傍晚的风交替而至。
泪水如胭脂般流下,我们相聚时醉意朦胧,不知何时才能再重聚。
人生本就是长恨,犹如水流向东,永不停息。

注释:

  • 林花:指树林中的花。
  • 春红:春天盛开的花朵,象征着美好的时光。
  • 太匆匆:形容时间过得非常快,来不及珍惜。
  • 寒雨:早晨的雨水,带有寒意。
  • 晚来风:傍晚的风,带来凉意。
  • 胭脂泪:形容女性的泪水,像胭脂般红润。
  • 相留醉:指与人相聚时的醉意。
  • 人生长恨:人生中充满了遗憾和长久的怨恨。
  • 水长东:比喻时间不停流逝,向东流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煜(937年-978年),字重光,号煜,南唐后主,是五代时期的一位重要词人。他不仅是一位政治家,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其词风婉约、细腻,多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美好事物的追忆。

创作背景: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创作于李煜晚年,正值国家动荡、个人失落之际。他被迫南渡,成为亡国之君,内心充满了对过往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无奈。此词表达了他对短暂春光和人生命运的感慨。

诗歌鉴赏: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是一首充满了感伤和无奈的词作。开篇以“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引出主题,表现了时间的飞逝与美好事物的短暂,暗喻着人生的无常。诗中“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结束和气候的转变,象征着美好时光的逝去。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的句子,表达了对相聚时光的眷恋和对再重聚的渴望。李煜通过“胭脂泪”这一细腻的意象,揭示了女性的柔情与脆弱,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厚度。这种情感的对比,既有欢愉又有哀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最后一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则是全词的情感高潮,李煜将人生的遗憾比作东流不息的水,寓意时间的无情与无法挽回的失去,令人倍感惆怅。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李煜对人生短暂与无常的深刻思考,令人心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春天的花儿已经凋谢,时间过得太快,让人感到无奈。
  •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早晨的寒雨和傍晚的凉风交替着,让人感到失落。
  •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泪水如胭脂般流下,醉酒时的情景让人想起过去的快乐,但何时才能再聚?
  •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人生总是充满了遗憾,像滔滔江水向东流去,永不回头。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胭脂泪”比喻泪水,增添了情感的鲜明度。
  • 拟人:将时间和自然现象赋予了感情,增强了情感的传达。
  • 对仗:句式工整,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对人生短暂、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失去的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未来重聚的渴望,展现了深厚的情感与人生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林花:象征春天的美好与短暂。
  • 寒雨晚风:代表了人生的无常与变化。
  • 胭脂泪:象征柔情与脆弱,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词中“林花谢了春红”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愉
    B. 无奈
    C. 喜悦

  2.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中“水长东”象征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爱情的长久
    C. 自然的美好

  3. 词中提到的“胭脂泪”主要指什么?
    A. 伤心的泪水
    B. 快乐的泪水
    C. 愤怒的泪水

答案: 1.B 2.A 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苏轼《水调歌头》: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李煜的《相见欢》和苏轼的《水调歌头》都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不过李煜更多地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而苏轼则更注重于对人生哲理的理性分析。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李煜词集》

赏析

  南唐后主的这种词,都是短幅的小令,况且明白如话,不待讲析,自然易晓。他所“依靠”的,不是粉饰装做,扭捏以为态,雕琢以为工,这些在他都无意为之;所凭的只是一片强烈直爽的情性。其笔亦天然流丽,如不用力,只是随手抒写。这些自属有目共见。但如以为他这“随手”就是任意“胡来”,文学创作都是以此为“擅场”,那自然也是一个笑话。即如首句,先出“林花”,全不晓毕竟是何林何花,继而说是“谢了春红”,乃知是春林之红花,——而此春林红花事,已经凋谢。可见这所谓“随手”“直写”,正不啻书家之“一波三过折”,全任“天然”,“不加修饰”,意欲成“文”,诚梦呓之言也。   且说以春红二字代花,即是修饰,即是艺术,天巧人工,总须“两赋而不来”方可。此春红者,无待更言,乃是极美好可爱之名花无疑,可惜竟已凋谢。调零倘是时序推迁,自然衰谢,虽是可惜,毕竟理所当然,尚可开解;如今却是朝雨暮风,不断摧残之所致。名花之凋零,如美人之夭逝,其为可怜可痛,不止倍蓰。以此可知,“太匆匆”一句,叹息中着一“太”字;“风雨”一然,愤慨中着一“无奈”字,皆非普通字眼,质具千钧,情同一恸矣。若明此义,则上片三句,亦千回百转之情怀,又匪特一笔三过折也。讲说文学之事,切宜细思寻玩,方不致误认古人皆荒率浅薄之妄人,方能于人于己两有所益。   过片三字句三叠句,前二句换暗韵仄韵,后一句归原韵,别有风致。但“胭脂泪”三字,异样哀艳,尤宜着眼。于是让人们想到杜甫的名句“林花着雨胭脂湿”(《曲江对雨》),此乃南唐后主也熟读杜诗之证也。后主分明从杜少陵的“林花”而来,而且因朝来寒“雨”竟使“胭脂”尽“湿”,其思路十分清楚,但是假若后主在过片竟也写下“胭脂湿”三个大字,便成了老大一个笨伯,鹦鹉学舌,难有意味。他毕竟是艺苑才人,他将杜句加以消化,提炼,只运化了三字而换了一个“泪”字来代“湿”,于是便青出于蓝,而大胜于蓝,便觉全幅因此一字而生色无限。   “泪”字已是神奇,但“醉”亦非趁韵谐音的妄下之字。此醉,非陶醉俗义,盖悲伤凄惜之甚,心如迷醉也。   末句略如上片歇拍长句,也是运用叠字衔联法:“朝来”“晚来”,“长恨”,“长东”,前后呼应更增其异曲而同工之妙,即加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量。顾随先生论后主,以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其美中不足在“恰似”,盖明喻不如暗喻,一语道破“如”“似”,意味便浅。按这种说法,则“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恰好免去此一微疵,使尽泯“比喻”之迹,而笔致转高一层矣。学文者于此,宜自寻味,美意不留,芳华难驻,此恨无穷,而无情东逝之水,不舍昼夜,“淘尽”之悲,苏轼亦云,只是表现之风格手法不同,非真有异也。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次韵吉老知命同游青原二首 戏赠米元章二首 书扇 次韵杨明叔四首 贵池 寄怀元翁 次韵感春五首 和答子瞻和子由常父忆馆中故事 招戴道士弹琴 陪师厚游百花洲盘礴范文正祠下道羊昙哭谢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嵚崎磊落 铁灰 诇刺 膏梁纨袴 日化 立言不朽 鹘仑吞枣 路结尾的成语 弭耳受教 瓦字旁的字 拉三扯四 毛字旁的字 风字旁的字 偶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雀鼠之争 毋字旁的字 病字头的字 包含盆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