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38: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38:57
《陪张丞相登荆城楼,因寄蓟州张使君及浪泊戍主刘家》
蓟门天北畔,铜柱日南端。
出守声弥远,投荒法未宽。
侧身聊倚望,携手莫同欢。
白璧无瑕玷,青松有岁寒。
府中丞相阁,江上使君滩。
兴尽回舟去,方知行路难。
在蓟门的北边,铜柱在南边的阳光下挺立。
出门守卫的声音越来越远,打击荒淫的法度尚未宽松。
我侧身倚靠着,看着远方,携手的朋友却无法同欢。
白璧虽无瑕疵,青松却能经受岁月的寒冷。
丞相的府第在高阁之中,江边是使君的滩头。
兴致已尽,回舟而去,才知行路的艰难。
作者介绍:孟浩然(689年-740年),唐代著名诗人,生于今湖北省。他的诗以自然、友情和隐逸生活为主题,风格清新自然,常被称为“隐逸诗人”。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孟浩然陪张丞相登楼时,因而写下,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边疆事务的关注及对友谊的珍惜。
孟浩然的这首《陪张丞相登荆城楼》通过描绘边疆的景象与内心的感受,展现了诗人在悠闲的环境中对现实的思考与情感的流露。全诗以荆城楼为背景,传达出一种抒情而又带有哲理的意境。
开篇“蓟门天北畔,铜柱日南端”,诗人通过地理位置的描绘,引入了边疆的广阔与遥远,仿佛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壮阔的历史感与空间的压迫感。之后的“出守声弥远,投荒法未宽”,则将诗人的目光转向了边防事务,表达了对边防官员及其所需承担的责任的敬意。
“侧身聊倚望,携手莫同欢”,表达了诗人与友人间的距离感,虽然身处同一空间,但内心却因生活的重担而无法共享欢乐。“白璧无瑕玷,青松有岁寒”则通过比喻与象征,表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与对人生艰辛的深刻理解。
最后两句“兴尽回舟去,方知行路难”,诗人以回舟作结,意指在经历过欢聚之后,才感受到生活的艰难与崎岖,反映出一种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边疆景象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抒发,表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生活艰辛的深刻感悟,反映了唐代士人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孟浩然与王维同为唐代诗人,两人都以自然景观与人生感悟为主题,但孟浩然更多关注现实生活的艰辛,而王维则倾向于表达隐逸与宁静的理想。在这方面,《陪张丞相登荆城楼》中的现实感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的理想化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