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33: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33:33
清凉寺送王彦鲁
王安石
空怀谁与论,梦境偶相值。
莫将漱流齿,欲挂功名事。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王彦鲁的送别之情。诗中说,自己空有感慨,却无人可以倾诉,偶尔在梦中相遇。希望他不要在追求功名的事情上纠缠,像漱口时漱流的水一样短暂而无意义。
这首诗并没有明显的典故,但“漱流齿”可以理解为对追求名利的自嘲,强调功名的短暂性和无意义性。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倡导变法,致力于国家治理,诗词方面成就斐然,以清新脱俗著称。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王彦鲁离别之际写的,反映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世俗功名的不屑。
王安石在《清凉寺送王彦鲁》中,运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邃的情感。诗的开头“空怀谁与论”直接表明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奈,心中有许多感慨,却没有人可以倾诉。接着用“梦境偶相值”描绘了一个梦中重逢的场景,暗示了对友谊的珍视。最后两句则是对功名利禄的冷静思考,表达了对追求世俗成就的淡薄态度。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蕴深远,既有对友人的关心,也有对人生的深刻反思,体现了王安石的哲理思考和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通过对友人的送别,表达对人生功名的思考,强调内心情感的珍贵与短暂的功名之间的对比,传达了一种淡泊名利、重视友情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空怀谁与论”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漱流齿”在诗中比喻什么?
诗人希望朋友王彦鲁如何看待功名?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清凉寺送王彦鲁》和李白的《送友人》都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之情,但王安石更注重对人生功名的思考,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但同样展现出深厚的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