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03: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03:20
我欲往沧海,客来自河源。
手探囊中胶,救此千载浑。
我语客徒尔,当还治昆仑。
叹息谢不能,相看涕翻盆。
客止我且往,濯发扶桑根。
春风吹我舟,万里空目存。
我想去沧海,客人你是从河源而来的。
我在口袋中寻找胶水,想要拯救这千年的浑浊。
我告诉客人这只是在空谈,你还是得回到昆仑山。
我叹息无法相救,互相看着泪水如盆般翻涌。
客人请你暂时停留,我去洗净我的头发在扶桑的根上。
春风吹动我的船,我向着万里之外空旷的视野眺望。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以变法著称,推行新法,力图使国家富强,社会安定。王安石的诗歌风格多样,深具哲理,常常表现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洞察。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写于王安石晚年,反映他对人生的思考与理想的追求。诗中表达了对理想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体现了他在政治与文学上的理想与追求。
《我欲往沧海》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诗人通过对比沧海与河源,表达了他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诗歌开头的“我欲往沧海”表明了诗人对广阔世界的向往,然而“客来自河源”则暗示着他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思考。接下来的“手探囊中胶”则显得有些无奈,试图用微不足道的物品来解决庞大的问题,似乎在暗示自己所处的困境与无力感。
“我语客徒尔,当还治昆仑”则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渴望与对现实的反思,昆仑象征着高远的理想,而“叹息谢不能”则突显出一种无奈与悲伤。诗的最后两句“客止我且往,濯发扶桑根”意在表达诗人希望在自然中寻找解脱,借助春风的力量,追求更高远的理想。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蕴深厚,既有对理想的眷恋,又有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王安石在哲理诗上的成就与深邃的人生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探讨了人在追求理想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与思考,展现了王安石的人生哲学和对未来的希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沧海”象征什么?
A. 自然力量
B. 理想与自由
C. 家乡
诗中“涕翻盆”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悲伤无奈
C. 愤怒
“我欲往沧海”与“客来自河源”的关系是什么?
A. 对比
B. 因果
C. 平行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