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58: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58:37
泛舟青溪入水门登高斋奉呈叔康
——王安石
簿领纷纷惜此时,
起携佳客散沈迷。
十围但见诸营柳,
九曲难寻故国溪。
牵埭欲随流水远,
放船终碍画桥低。
子猷清兴何曾尽,
想忆高斋更一跻。
全诗翻译:
在这美好的时光里,众人纷纷叹惜,我和好友一起乘船游玩,沉醉于这山水之间。周围的柳树如同营帐般环绕,然而那熟悉的故乡溪流却难以寻觅。牵着小船想随流水而去,却被画桥低矮所阻挡。子猷的雅兴从未减退,想起在高斋中再高歌一曲。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晚号穷睇,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倡导变法,主张政治改革。他的诗词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王安石晚年,他在青溪泛舟,寄情山水,向好友表达了对时光和友谊的珍惜,也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反映出他内心的淡泊与清高。
这首诗以泛舟青溪为引子,展现了王安石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视。开头的“簿领纷纷惜此时”便是对美好时光的感慨,营造出一种轻松而愉悦的氛围。接着,诗人描绘了船行河中的美丽景色,十围的柳树如同营帐般环绕,营造了一幅生动的画面。然而,诗人在享受这份宁静时,又对故国的思念油然而生,表现出一种对过往的无奈与怀念。
“牵埭欲随流水远,放船终碍画桥低”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但却被现实所限制,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最后两句“子猷清兴何曾尽,想忆高斋更一跻”则回归到友人之间的情谊,表达出即便身处他乡,心中仍对友人和高斋的思念与向往。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展现了王安石的高远情怀与对人生的哲思,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山水美景与友人情谊,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王安石内心的清高与淡泊。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十围”指的是什么?
A) 人数 B) 柳树 C) 山峰
“子猷”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苏轼 B) 李白 C) 杜甫
诗中表现了对故乡的什么情感?
A) 思念 B) 轻视 C) 忘却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安石与苏轼的作品均涉及自然景色与友谊,但王安石更倾向于反映内心的思考与社会的局限,而苏轼则更多展现出豪放与洒脱的情怀。两者在风格上相辅相成,展示了宋代诗歌的丰富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