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马诗二十三首 其五

《马诗二十三首 其五》

时间: 2025-05-07 19:52:45

诗句

大漠山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9:52:45

原文展示:

大漠山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广阔的沙漠和雪山的景象,燕山上的明月如同一把钩子。什么时候能够驾着装饰华丽的马匹,快快地奔驰在清爽的秋天大地上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大漠: 指广阔的沙漠。
  • 山如雪: 形容雪山的洁白,如同覆盖着雪的山。
  • 燕山: 指燕山,位于中国北方,是一个著名的山脉。
  • 月似钩: 形容明月的弯曲形状像钩子一样。
  • 金络脑: 形容马的华丽头饰,金色的装饰。
  • 快走: 快速奔跑。
  • 踏清秋: 在清爽的秋天大地上奔驰。

典故解析: 该诗没有具体的典故,但“金络脑”可以联想到古代骑马的豪华与威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贺,字长吉,号太白,唐代著名诗人,以其豪放而又细腻的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家兴盛时期,李贺作为一名年轻的诗人,渴望自由和豪情,时常以马作为自由的象征,表现出他向往广阔天地的情感。

诗歌鉴赏:

李贺的《马诗二十三首》中的这一首,以大漠与燕山的壮丽景色为背景,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和对自然美的赞美。开头两句通过“雪”和“钩”的对比,形成了鲜明的视觉冲击,展现了辽阔与宁静的自然景象。接下来的“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则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渴望,他渴望骑上装饰华丽的马匹,驰骋在秋天的原野上,享受那种自由自在的生活。这种情感的表达,既体现了李贺个人的豪情壮志,也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大漠山如雪: 诗人首先描绘了大漠的荒凉与雪山的纯白,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现了北国冬天的美丽。
  2. 燕山月似钩: 燕山上的月亮以钩状出现,给人以清冷、孤独的感觉,暗示了诗人的心境。
  3. 何当金络脑: 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骑马的渴望,金色的马具象征着高贵与华丽。
  4. 快走踏清秋: 结尾在清秋的季节中奔驰,传达出诗人对自由与速度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 “月似钩”形象地描绘了月亮的形状。
  • 对仗: 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对仗,增加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和对自然美的赞美,隐含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大漠: 象征辽阔与孤独。
  • 雪山: 代表纯洁与高远。
  • : 代表思念与孤独。
  • 金络脑: 象征高贵与自由。
  • 清秋: 代表丰收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大漠”指的是: A. 广阔的沙漠 B. 美丽的山脉 C. 繁茂的森林

  2. “月似钩”中的“钩”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武器 B. 一种自然现象 C. 月亮的形状

  3. 诗人希望骑上什么样的马? A. 一匹普通的马 B. 一匹金色的马 C. 一匹装饰华丽的马

答案:

  1. A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将李贺的《马诗二十三首 其五》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进行比较,二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李贺更强调个人的自由与渴望,而王之涣则表现出对历史的感慨与壮志。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贺诗文集》
  • 《唐代诗歌研究》

相关查询

将至徽川道中花 留赠无诤堂涌泉利老 次韵王彦声赠梅公择 秋居杂咏十首 次韵王才元少师见赠 秋居杂咏十首 次韵岩起绿萼梅 秋晚十咏·临海观望 奉怀罗仲共叔共二友 赠硕夫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不周山 疯疯癫癫 堂食 耒字旁的字 豕食丐衣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失声痛哭 夜以继昼 羊字旁的字 登高能赋 丨字旁的字 银鱼符 钿车宝马 崩结尾的成语 方字旁的字 氏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