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4:52: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4:52:03
官不来(题皇甫湜先辈厅)
作者:李贺 〔唐代〕
官不来,官庭秋,
老桐错干青龙愁。
书司曹佐走如牛,
叠声问佐官来不?
官不来,门幽幽。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秋天的官庭中,感到官员迟迟不来,内心的焦虑与失落。老桐树的干错落有致,仿佛在诉说青龙的忧愁。书吏和曹佐如牛般快速走动,频频询问官员是否会来,却始终没有回应,门前显得格外幽静,令人感到无奈与寂寞。
李贺(790年-816年),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以豪放而又细腻的诗风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个人情感,常常蕴含着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他的作品在唐代诗坛中独树一帜,影响深远。
《官不来》创作于唐代,正值诗人李贺在官场的失意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对官员的态度反映了当时官场的冷漠与不信任。李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官员的不满及对自身处境的思考。
《官不来》不仅是一首描写官场冷漠的诗,更是李贺对自身情感和命运的深刻反思。诗中的“官不来”一语,简单而直接,却引发出一系列复杂的情感。它不仅表达了对官员不来的失望,更折射出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无奈与愤懑。老桐树的“错干”与“青龙愁”,通过生动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压抑而忧伤的气息。
在诗中,书吏与曹佐的忙碌对比于官员的缺席,形成鲜明的对照。诗人通过反复的“叠声问”展现了自己的焦虑与期待,同时也隐含了对官场冷漠的批判。最后一句“门幽幽”,将整个情境推向高潮,表现出一种无望的孤独感,令人感到心中沉重。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李贺对官场的深刻洞察与对人生的思考,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艺术感染力。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官场冷漠的控诉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反映了官场的无情与人心的孤独。通过生动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李贺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冷淡与人性的复杂。
《官不来》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在诗中,书司曹佐被比作什么?
诗中所描绘的季节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