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17: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17:25
软红深处掩尘梦,胸襟久疏山水。 瘦石寻蹊,空亭贮软,小筑也饶幽致。 危阑自倚,喜爱日留暄,古松凝翠。 碧沼红楼,宛然人在画图里。 西南亭榭更美,映垂杨一树,鸦点栖止。 落叶虽空,长条无恙,摇曳已含春意。 欣欣对此,祗吟侣偕来,未同流憩。 独享滋惭,短歌还自矢。
在柔和的红色深处,掩藏着我的尘世梦境,心胸与世隔绝,久疏山水的美好。瘦弱的石头上寻觅小路,空旷的亭子静静贮藏着温柔的意境,小小的建筑也显得幽雅迷人。倚靠在高高的栏杆上,欢喜地享受着阳光的温暖,古老的松树凝聚着翠绿的色彩。碧绿的湖泊和红色的楼阁,恍如人置身于画中。西南的亭台楼阁更为美丽,映衬着垂柳一树,乌鸦歇息在上面。落叶虽然空旷,长长的柳条却依然无恙,摇曳之间已经蕴含了春天的气息。对此美景,我只能孤独地吟唱,未能与友人同享这份悠闲。独自享受美景,心中难免羞愧,短歌也只是自我抒发而已。
作者介绍:端木埰,清代诗人,才华横溢,擅长山水田园诗,其作品常描绘自然之美与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在清代,文人们常常通过诗歌表达对山水的向往,逃避世俗的纷扰,诗中反映了这种心境及对自然景色的热爱。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闲适的山水环境与作者内心的感受,展现出一种恬淡与自得的生活态度。诗的开头用“软红深处掩尘梦”引入,柔和的色彩与梦境的意象相结合,表现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紧接着,诗人通过对“瘦石”和“空亭”的描绘,展示出一种宁静、幽雅的环境,仿佛在与自然对话。
在接下来的句子中,诗人借助“危阑自倚,喜爱日留暄”,表达出一种悠闲自在的态度,古松的翠绿与日光的温暖,使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尤其是“碧沼红楼,宛然人在画图里”,这种景象让人感到身处于一幅美丽的画卷之中,增添了诗的意境。
后半部分,诗人描写了西南亭榭的美丽,映衬着垂柳,乌鸦栖息,营造出一种生动的自然画面。尽管“落叶虽空”,却不影响长条的生机,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希望。在最后,诗人表露出孤独的心情,尽管独自享受美景,难免感到羞愧,表达了对友人未能同享的遗憾。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的交织,使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自然之美与诗人内心的孤寂,展示了清代文人对山水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词测试:
诗中的“软红”主要指什么?
A. 柔和的色彩
B. 夕阳的颜色
C. 花开的颜色
D. 雪的颜色
诗人对自然的态度是?
A. 排斥
B. 亲近
C. 无所谓
D. 恐惧
诗中提到的“危阑自倚”表达了诗人的什么心态?
A. 忧愁
B. 悠闲
C. 忧虑
D. 嫉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端木埰的《齐天乐》更多地表现出一种内心的孤独感和对自然的沉思,而王维则侧重于描绘秋天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美。两者都展现了文人对山水的热爱,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