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51: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51:39
《楼予善使君挽辞 其二》
作者: 史浩
壮年方喜脱尘埃,
便把州麾上钓台。
冰鉴已明消健讼,
民膏不取却馀财。
官箴信尔无遗恨,
家学端知有自来。
欲识邦人思恺悌,
水声山色亦兴哀。
壮年时我刚刚喜悦地摆脱了世俗的尘埃,
便在任职的州府上钓鱼休闲。
冰冷的镜子已经清晰,消除了纷争的讼事,
我不贪取百姓的财物,留有余财。
对你的官箴我信任无怨无悔,
家族的学识确实是世代相传。
想要了解这个国家的人们的恺悌之思,
听到水声和山色时也会感到阵阵哀伤。
作者介绍:
史浩,字子贞,号宗舫,宋代诗人,曾任职地方官,因其在任职期间清廉正直,受到百姓爱戴。他的诗歌常以清新自然、风格简练著称,擅长描绘人情世故和自然景观。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史浩在任职的州府期间,表达了他对官场清白与民众生活的思考。诗中反映了他对自己官职的自豪以及对民生的关心,情感真挚而深刻。
《楼予善使君挽辞 其二》是一首充满了人文关怀和人生哲理的诗。诗的开头描绘了壮年时期作者摆脱尘世繁杂的喜悦,展现出一种对自由与轻松生活的向往。他在州府的钓台上,既是对官职的享受,也是对人生理想的追求。接着,作者通过“冰鉴已明消健讼”的描述,表达出他在处理民事纠纷时的公正与清明,显示出他作为一个官员的责任感与担当。
其中提到的“不取却馀财”,则突显了他对权力和财富的态度,既不贪图个人利益,也不损害百姓的利益,表现了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最后两句通过“欲识邦人思恺悌,水声山色亦兴哀”,表达了对人情冷暖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然景色的感慨,显示出一种内心的悲悯与哀伤。这种情感在优美的自然景观中愈加突出,使整首诗在意象与情感上形成一种和谐而深邃的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此诗采用了对仗和比喻等修辞手法。诗中的“冰鉴”比喻公正与清明,“水声山色”则赋予自然以情感,提升了诗的艺术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对官场生活的反思为主线,展现出作者的理想与追求,强调了清白为官的责任感与对民生的关心,同时流露出对人情冷暖的深切感悟。
诗词测试:
诗中“壮年方喜脱尘埃”意指什么?
A. 对世俗的厌倦
B. 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C. 对官职的责任
D. 对家庭的思念
“民膏不取却馀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贪财无厌
B. 清白为官
C. 忧国忧民
D. 对金钱的无所谓
诗中提到的“冰鉴”主要象征什么?
A. 清澈的水
B. 公正与明晰
C. 细腻的情感
D. 冷酷无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史浩的诗更多地关注个人的内心感受与社会责任,杜甫则侧重于战争带来的苦难与对国家的忧虑。两者都表现出对人情世态的深刻思考,但视角迥异,史浩更为乐观,而杜甫则显得更加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