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虎迹

《虎迹》

时间: 2025-05-02 11:03:03

诗句

白额频频夜到门,水边踪迹渐成群。

我今避世栖岩穴,岩穴如何又见君。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03:03

虎迹

作者: 韦庄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白额频频夜到门,
水边踪迹渐成群。
我今避世栖岩穴,
岩穴如何又见君。

白话文翻译:

白额虎常常在夜里来到我的门口,
水边的踪迹逐渐成群。我如今选择隐居在岩穴,
可这个岩穴又如何见到你呢?

注释:

  • 白额: 指白额虎,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猛兽,常与凶险有关。
  • 频频: 形容次数很多,频繁。
  • 踪迹: 指动物留下的足迹或痕迹。
  • : 这里指栖息、居住。
  • 岩穴: 指岩石中的洞穴或窟窿。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白额”可能与古代的猛兽传说有关,象征着凶险与孤独。岩穴则象征隐居的生活,反映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庄(836年-910年),字景仁,号阮籍,唐末诗人,以词闻名,尤擅长描写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他的诗风受到李商隐的影响,常表现出淡淡的忧伤和清丽的意象。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社会动荡的时期,诗人可能因政局不稳选择隐居,表达了对世事的无奈与对安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虎迹》以白额虎为引子,寓意深远,开篇就引入了凶险的意象,夜晚的到访让人感到一丝不安。随着诗句的发展,诗人逐渐将焦点转向个人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在动荡社会中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人在“我今避世栖岩穴”中传达出对世俗纷扰的厌倦,以及对自然宁静的渴望。最后一句“岩穴如何又见君”则引发了对人际关系的思考,隐居虽好,但孤独感也随之而来,似乎暗示着人际关系的脆弱与生命的孤独。

整首诗通过自然与动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渴望逃离世俗,却又无法摆脱人际的牵绊,情感细腻,意境深远,体现了韦庄深厚的艺术功底与个性化的抒情风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白额频频夜到门”:夜间的白额虎频繁造访,暗示不安与危险。
    2. “水边踪迹渐成群”:水边留下的足迹逐渐增多,增添了神秘感。
    3. “我今避世栖岩穴”:诗人选择隐居,表明对世俗生活的逃避。
    4. “岩穴如何又见君”:表达了隐居生活中的孤独与对友人的思念。
  • 修辞手法:

    • 比喻:白额虎比喻生活中的种种威胁与不安。
    • 拟人:给动物赋予了人的特征,增强了诗的意境。
    • 对仗:上下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反映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人际关系的感慨,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孤独的无奈,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意象分析:

  • 白额虎: 象征着危险与不安,暗示外界的动荡。
  • 水边踪迹: 代表着生命的流动与变化,体现了环境的影响。
  • 岩穴: 象征着隐居的宁静与内心的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动物是什么?

    • A. 狼
    • B. 白额虎
    • C. 熊
    • D. 鹿
  2. “我今避世栖岩穴”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 A. 富贵
    • B. 隐居生活
    • C. 旅行
    • D. 战斗
  3. 诗中反映的情感基调是?

    • A. 激昂
    • B. 忧伤
    • C. 轻松
    • D. 欢快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韦庄与李白的作品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际的思考,但李白更倾向于豪放,韦庄则更加细腻含蓄。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这些内容为理解《虎迹》这首诗提供了全面的视角,帮助读者深入领会其意境与情感。

相关查询

秋夜读书 绝句 醉眠曲 秋雨渐凉有怀兴元 幽居初夏四首 其二 夜过鲁墟 书感 乍晴风日已和泛舟至扶桑埭徘徊西村久之 题四仙像 春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瓦字旁的字 蜂腰猿背 晴天霹雳 广夏细旃 包含罗的词语有哪些 同字框的字 宝盖头的字 走之旁的字 献笑 纳谏 天壤之判 忡怛 拔毛连茹 大单于 聿字旁的字 三叠阳关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