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3:08: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3:08:56
莺嘀残月,绣阁香灯灭。
门外马嘶郎欲别,正是落花时节。
妆成不画蛾眉,含愁独倚金。
去路香尘莫扫,扫即郎去归迟。
黄莺在残月下轻声啼鸣,绣楼里的香灯已经熄灭。
门外马儿嘶鸣,情郎即将离去,正是落花的时节。
我已经妆成却不画蛾眉,满怀愁绪独自倚靠在窗前。
离去的路上香尘不要扫,扫了的话,郎君就会归得更迟。
韦庄(836年-910年),唐末五代时期的词人,字子华,号梦得。韦庄以其词作著称,风格多愁善感,常表现离别、思念等情感,作品在当时颇受欢迎,后世影响深远。
本词创作于唐末五代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诗人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抒发了个人的离愁别绪,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安定生活的渴望和对亲情、爱情的珍视。
《清平乐(四)》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即将离别的女子的复杂情感。开篇用“莺嘀残月”描绘了春天的夜晚,黄莺的啼鸣声和残月的意象让人感受到一种悠然的美好,但随之而来的“绣阁香灯灭”则暗示了即将来临的孤寂和离别。女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内心的愁苦愈发明显。
“门外马嘶郎欲别”直接点明了离别的主题,马的嘶鸣声预示着情郎即将启程,正是“落花时节”,更增添了一种伤感的气氛。落花不仅象征着春天的逝去,也隐喻着爱情的短暂与易逝。
接下来的两句“妆成不画蛾眉,含愁独倚金”则展现了女子在离别时的心情。她已然妆扮,却不再描眉,显然是对即将分离的无奈和愁苦。最后两句“去路香尘莫扫,扫即郎去归迟”更是表现了她的矛盾心理,既希望情郎能够尽快归来,又不愿意打扫那条带着香气的路,因为一旦扫净,离别就会变得更加真实。
整首词通过对景物的描绘与情感的交织,展现了离别时刻的复杂心理,既有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又有对未来的无奈和期待,充分体现了韦庄词作的情感深邃和艺术魅力。
整首词描绘了一个女子在离别时的忧愁与无奈,反映了爱情的脆弱和时间的无情。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象与情感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爱与离别的深刻理解。
答案:1-B, 2-A, 3-B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两首词都展现了女性在离别时的情感,但李清照的词更显婉约细腻,而韦庄的词则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结合,展现了一种更为深沉的愁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