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6:20: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6:20:45
赋得白日半西山
红轮不暂驻,乌飞岂复停。
岑霞渐渐落,溪阴寸寸生。
藿叶随光转,葵心逐照倾。
晚烟含树色,栖鸟杂流声。
白天的日轮不会停留,乌鸦飞过又怎么能停下?
山岚的夕阳渐渐沉落,溪水的阴影一点点生长。
藿香叶随光线的变化而旋转,向日葵的心也随阳光倾斜。
傍晚的烟雾映衬着树木的色彩,栖息的鸟儿伴随着流动的声音。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的历史典故,但可以看出诗人对自然的观察和感悟,体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自然美的赞美。
作者介绍: 李世民(598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因其雄才大略而被后人称为“太宗”。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还是一位有成就的诗人,创作了多首脍炙人口的诗作。
创作背景: 《赋得白日半西山》创作于李世民统治时期,他在这个时期积极地进行政治改革,推动国家的繁荣。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描绘夕阳西下的景象,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开头两句“红轮不暂驻,乌飞岂复停”直接表达了时光的流逝,红日如轮,飞鸟如流,暗示着无论人们如何留恋,时间依然在流逝,不会因任何事而停留。接下来的“岑霞渐渐落,溪阴寸寸生”则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摹,展现了晚霞下的宁静与美丽,给人一种淡淡的惆怅。
诗中“藿叶随光转,葵心逐照倾”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植物以生命力,表现出自然界的和谐与生机。最后两句“晚烟含树色,栖鸟杂流声”则把诗意推向高潮,晚烟和树木的色彩交融,栖息的鸟儿声声入耳,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与生命的脆弱。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又蕴含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才华。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短暂的思考,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红轮”指的是什么?
“岑霞渐渐落”中“岑霞”指的是什么现象?
诗中提到的“栖鸟”在诗中有什么象征意义?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比较李世民的《赋得白日半西山》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李世民侧重于时间流逝的感慨,而王之涣则表达了对壮丽景色的豪情。两者的风格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和艺术特点。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