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04: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04:00
雕宫静龙漏,绮阁宴公侯。
珠帘烛焰动,绣柱月光浮。
云起将歌发,风停与管遒。
琐除任多士,端扆竟何忧。
雕刻的宫殿里静悄悄的,龙形的漏水器滴滴答答;
华丽的阁楼中,公侯们正在享受宴会。
珠帘轻轻摇动,烛光在舞动,映照着绣柱上的月光。
云彩升起,歌声即将发出,微风平静,乐器也显得悠扬。
繁华的场合任凭多士聚集,坐在高位的我又何须忧虑呢?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典故,但其描绘的场景反映了唐代宫廷生活的华美与繁华,体现了当时社会对权力与享乐的追求。
李世民,即唐太宗,是唐朝第二位皇帝,生于598年,卒于649年。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推行“贞观之治”,使唐朝达到鼎盛时期。他的诗歌多描绘宫廷生活,展示帝王的风范与情怀。
《冬宵各为四韵》创作于唐太宗统治时期,反映了当时宫廷的奢华与士人的聚集,表达了作者对繁华生活的享受和对权力地位的淡然态度。
《冬宵各为四韵》以其优雅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唐代宫廷的生活风貌。诗的开头描绘了一个静谧的冬夜,雕宫与华丽的阁楼相映成趣,透出一股宁静的氛围。随后,诗人通过珠帘与烛光的描绘,增强了对比,烛光在黑夜中舞动,映照着绣柱上的月光,仿佛在舞会中流动的乐曲,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热烈的场景。
接着,云起与风停的描写,将宴会的气氛推向高潮,似乎预示着即将迎来的歌唱与乐器的合奏。最后,诗人以“琐除任多士,端扆竟何忧”收尾,表达了对众多士人的聚集的淡然态度,暗示着即使有众多的贤士在场,作为高位者的自己依然无忧无虑。
整首诗以四韵形式,展现了李世民的文人气质与帝王风范,既有对生活的享受,又不乏对权力的自信,反映出他对人生的从容与洒脱。
整首诗表达了唐太宗对当时繁华生活的享受与对权力地位的自信。虽然环境热闹,诗人却表现出一种淡然的态度,显示出他内心的从容与洒脱,反映出一种帝王的风范。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唐代宫廷生活的画面,富有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诗中“雕宫静龙漏”中的“龙漏”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珠帘”主要用来做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端扆竟何忧”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两者在主题上有所不同,但都展现了唐代丰富的文化氛围与对生活的不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