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24: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24:38
山居三首(一作郑遨诗)
作者: 杜光庭 〔唐代〕
闷见有人寻,移庵更入深。
落花流涧水,明月照松林。
醉劝头陀酒,闲教孺子吟。
身同云外鹤,断得世尘侵。
冥心栖太室,散发浸流泉。
采柏时逢麝,看云忽见仙。
夏狂冲雨戏,春醉戴花眠。
绝顶登云望,东都一点烟。
不求朝野知,卧见岁华移。
采药归侵夜,听松饭过时。
荷竿寻水钓,背局上岩棋。
祭庙人来说,中原正乱离。
全诗翻译
第一首:
我闷闷不乐,看到有人来访,就把庵堂移得更深一些。落花随涧水漂流,明月照耀着松林。醉酒劝请头陀,悠闲地教小孩吟唱。我的身心如同云外的仙鹤,断绝了世俗的侵扰。
第二首:
我沉静的心栖息在太室,散发的长发浸润在流泉中。采柏时遇见麝香,看云彩忽然显现仙人。夏天疯狂地在雨中嬉戏,春天醉卧在花下安眠。站在绝顶眺望云海,东都的烟火在远方隐现。
第三首:
我不求朝廷和百姓知晓,静卧看岁月流转。夜晚采药归来,听松林中饭菜的香气。手持荷竿寻水钓,背靠大石下棋。有人在庙中祭祀,传来中原的战乱消息。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杜光庭(850年—933年),唐代诗人、道士,擅长山水诗,作品多以隐逸生活和道教思想为主题。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情感真挚,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淡然。
创作背景
《山居三首》写于唐末,社会动荡,政治腐败,杜光庭选择隐居山林,表达了他对世俗纷扰的逃避及对自然的向往。
这首诗以“山居”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与向往。诗中展现了优美的自然景观,如“落花流涧水,明月照松林”,营造了一个宁静和谐的环境,令人向往。同时,诗人通过与自然的融汇,体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在第一首中,诗人描绘了隐居生活的闲适,并以“身同云外鹤”来表达自己远离世俗的理想追求。第二首更是通过“绝顶登云望”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对外界的淡然态度。第三首则通过“采药归侵夜”,流露出一种归隐后的自在与安宁。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超然物外的情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隐逸者对世俗生活的淡漠和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追求内心宁静的理想生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选择隐居的原因是什么?
A. 追求财富
B. 避世隐逸
C. 追求名利
D. 追求权力
下列哪一句描绘了宁静的自然环境?
A. 绝顶登云望
B. 落花流涧水
C. 夏狂冲雨戏
D. 不求朝野知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杜光庭的《山居三首》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隐逸生活与自然之美,二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杜光庭更多地表达了对世俗的超脱,而王维则更多地展现了对自然的感悟与情感的细腻。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杜光庭的《山居三首》的诗意及其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