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9:56:46
东方公足下:文章道弊五百年矣。
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
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
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
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
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
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
解君云:“张茂先、何敬祖,东方生与其比肩。
”仆亦以为知言也。
故感叹雅制,作《修竹诗》一首,当有知音以传示之。
龙种生南岳,孤翠郁亭亭。
峰岭上崇崒,烟雨下微冥。
夜闻鼯鼠叫,昼聒泉壑声。
春风正淡荡,白露已清泠。
哀响激金奏,密色滋玉英。
岁寒霜雪苦,含彩独青青。
岂不厌凝冽,羞比春木荣。
春木有荣歇,此节无凋零。
始愿与金石,终古保坚贞。
不意伶伦子,吹之学凤鸣。
遂偶云和瑟,张乐奏天庭。
妙曲方千变,箫韶亦九成。
信蒙雕斫美,常愿事仙灵。
驱驰翠虬驾,伊郁紫鸾笙。
结交嬴台女,吟弄升天行。
携手登白日,远游戏赤城。
低昂玄鹤舞,断续彩云生。
永随众仙去,三山游玉京。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9:56:46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
作者: 陈子昂 〔唐代〕
东方公足下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解君云张茂先何敬祖,东方生与其比肩。仆亦以为知言也。故感叹雅制,作修竹诗一首,当有知音以传示之。龙种生南岳,孤翠郁亭亭。峰岭上崇崒,烟雨下微冥。夜闻鼯鼠叫,昼聒泉壑声。春风正淡荡,白露已清泠。哀响激金奏,密色滋玉英。岁寒霜雪苦,含彩独青青。岂不厌凝冽,羞比春木荣。春木有荣歇,此节无凋零。始愿与金石,终古保坚贞。不意伶伦子,吹之学凤鸣。遂偶云和瑟,张乐奏天庭。妙曲方千变,箫韶亦九成。信蒙雕斫美,常愿事仙灵。驱驰翠虬驾,伊郁紫鸾笙。结交嬴台女,吟弄升天行。携手登白日,远游戏赤城。低昂玄鹤舞,断续彩云生。永随众仙去,三山游玉京。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
这首诗写道:东方公,您的文采和道理已经衰败了五百年。汉魏时期的风骨,晋宋的风雅,至今无人传承,然而文献中仍有值得借鉴的东西。我曾在闲暇时欣赏齐梁时期的诗歌,虽然华丽繁复,但情感却都已经失去了,每次都不禁长叹。思念古人,常常害怕文学的风雅会渐渐衰败,变得颓废而无力。前几天在解三处看到明公的《孤桐篇》,其气韵高远,音调起伏,光彩照人,宛如金石的声音。因此,我用心去修饰这首诗,表达内心深处的幽郁。没想到正始之音在这里再次被提起,真让建安的诗人感到羞愧。解君提到张茂先和何敬祖,东方公与他们相比也是不相上下。我也认为这是明智之言。因此,我感慨于这种雅致的制度,写下了《修竹》这首诗,希望有知音来传递我的心声。
龙种生于南岳,孤翠挺拔而秀丽。峰岭崇峻,烟雨朦胧。夜晚听见鼯鼠的叫声,白天则聒噪着泉水和山谷的声音。春风轻轻吹荡,白露已经清冷。悲伤的声音激发了金声,浓密的色彩滋润了玉英。岁月寒霜雪苦,独自含彩的竹子仍然青翠。难道不厌倦冷冽的气候吗?怎能与春天的树木相提并论?春树有荣枯,而这竹子则始终不凋零。希望能与金石共存,永远保持坚贞。不曾想伶伦子,吹奏的乐声如同凤凰鸣唱。因此,偶尔可闻和谐的琴声,奏响天庭的乐曲。绝妙的曲调千变万化,箫韶的乐声也能逐渐成形。确实是美好的雕刻和打磨,常愿侍奉仙灵。驾着翠色的龙,伴着紫色的鸾笙。结交于嬴台的女子,吟唱升天的曲调。携手登上太阳,远游于赤城。低昂的玄鹤翩翩起舞,断续的彩云如同生出。永远随众仙而去,游历三山玉京。
作者介绍:
陈子昂,唐代初期的著名诗人,生于688年,卒于736年。他是初唐诗风的重要代表之一,主张诗歌应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理想,尤其擅长五言古诗和乐府诗。陈子昂的诗歌以其豪放的气魄和深刻的思想内容著称。
创作背景: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创作于唐代,正值中国古典文学的辉煌时期。陈子昂在诗中追忆古人的风雅,感慨当时文风的衰落,试图通过自己的作品来复兴古典诗歌的精髓,表达对高洁品德和文学风格的向往。
这首诗以“修竹”为主题,通过对竹子的描绘,表现出一种高洁、坚韧的品格。诗人在开篇中对汉魏以来文风的衰落感到忧心,表达了对古人风雅的追忆与渴望。他以竹子作为象征,强调了竹子在严寒环境中的坚持与不屈,正如诗人在文学创作中所追求的理想。
诗中提到的“龙种生南岳,孤翠郁亭亭”,描绘了竹子的高耸和独立,象征着诗人内心对理想人格的追求。而“岁寒霜雪苦,含彩独青青”,则进一步强调了逆境中保持品格的可贵。诗人在最后以与仙人同游的意象,表达了对理想世界的向往。这种理想主义与现实的对比,使整首诗充满了深刻的哲思。
整体来看,陈子昂在这首诗中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他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和对当代文风的反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古典文化的传承与反思,表达了诗人对高洁人格与文风复兴的追求。通过竹子的形象,诗人希望能够激发人们对文学与道德的重视,以及在逆境中坚持不屈的精神。
意象词汇:
文化内涵: 竹子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高洁之物,象征着君子精神。诗人通过竹子的描绘,传达出对理想人格的渴望和对当代文风的失望,反映了诗人对文学与道德的思考。
诗词测试:
选择题:陈子昂在诗中主要表达了对哪个时期文风的忧虑?
填空题:诗中提到“龙种生南岳”,龙种指的是__。
判断题:诗中强调竹子在寒霜中依然青翠,表现出诗人对坚贞品格的推崇。(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