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31: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31:55
皎皎白林秋,
微微翠山静。
禅居感物变,
独坐开轩屏。
风泉夜声杂,
月露宵光冷。
多谢忘机人,
尘忧未能整。
明亮的白色树林在秋天显得格外清晰,
微微的翠绿山峦显得宁静无比。
在禅房中感受到万物的变化,
我独自坐在窗前,凝视着外面。
风声和泉水交织在一起,
月光和露水让夜晚显得寒冷。
多亏了那位超然物外的人,
我才能摆脱尘世的忧虑。
本诗虽未直接引用具体的典故,但“忘机”一词源于道教和佛教中对于超脱世俗、心无挂碍的理想境界的追求,表现出诗人对于高洁生活的向往。
陈子昂(659年-702年),字伯玉,号少陵,唐代著名诗人,诗风清新、豪放,善于描绘山水风光及抒发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此诗创作于秋夜,正是一个宁静的时刻,诗人身处山亭之中,体验秋夜的清冷与自然的宁静,反映出他对禅理的思考和对世俗烦恼的超脱。
《酬晖上人秋夜山亭有赠》是一首充满禅意的古诗,展现了诗人在秋夜山亭中所感受到的宁静与孤独。诗的开头两句描绘了秋天的景象,白色的树林与翠绿的山峦相映成趣,形成了一幅恬静的自然画面。接下来的两句,诗人通过“禅居感物变”表达了他对周围环境变化的敏感,独坐在窗前,似乎在思索人生的种种。
“风泉夜声杂,月露宵光冷”两句,将自然的声音与光影结合,营造出一种寂静而冷清的氛围,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清冷。而最后两句则是对“忘机人”的感激,体现了诗人对超脱世俗的理想追求和内心的平静。整首诗在优美的自然描写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烦恼的超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中“皎皎”指的是:
A. 昏暗
B. 明亮
C. 温暖
答案:B
“多谢忘机人”中的“忘机”意指:
A. 忘记机遇
B. 超脱世俗
C. 忘记烦恼
答案:B
诗人在山亭中感受到的主要情感是:
A. 忧郁
B. 平静
C. 兴奋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