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岘山怀古

《岘山怀古》

时间: 2025-05-02 07:46:22

诗句

秣马临荒甸,登高览旧都。

犹悲堕泪碣,尚想卧龙图。

城邑遥分楚,山川半入吴。

丘陵徒自出,贤圣几凋枯!

野树苍烟断,津楼晚气孤。

谁知万里客,怀古正踌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7:46:22

原文展示:

秣马临荒甸,登高览旧都。
犹悲堕泪碣,尚想卧龙图。
城邑遥分楚,山川半入吴。
丘陵徒自出,贤圣几凋枯!
野树苍烟断,津楼晚气孤。
谁知万里客,怀古正踌蹰。

白话文翻译:

在荒凉的田野上备马出征,登高远望曾经的旧都。
依然感到悲伤,泪水打湿了石碑,仍想起卧龙图。
城镇相隔遥远,楚地与吴地相接。
丘陵孤零零地耸立,贤人圣者几乎已凋零枯竭!
野树在苍烟中断绝,渡口的楼台晚风孤独。
谁能理解我这个远行者,正因怀古而徘徊不前。

注释:

  • 秣马:准备马匹,意为备战。
  • 荒甸:荒凉的田野。
  • :俯瞰、观看。
  • 泪碣:泪水打湿的石碑,象征对历史的哀伤。
  • 卧龙图:指的是卧龙诸葛亮的图像或传说,寓意英雄豪杰。
  • 楚、吴:指古代中国的两个地区,象征着分裂。
  • 丘陵:小山,指地势起伏的地方。
  • 贤圣:贤人和圣人,指有德行的人。
  • 苍烟:指烟雾缭绕,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
  • 津楼:渡口的楼台,象征旅途的孤独。

典故解析:

“卧龙”指的是蜀汉丞相诸葛亮,他以智谋著称,常被后人敬仰。诗中的“泪碣”暗指对历史的追忆和对英雄的怀念,表现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子昂,唐代诗人,字伯玉,号陵阳,后人称其为“诗仙”。他以豪放、悲壮的诗风著称,提倡古风,反对当时流行的骈文。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陈子昂游历岘山时,表达了他对历史的感慨与对故国的思念,反映了唐代士人的忧国忧民情怀。

诗歌鉴赏:

《岘山怀古》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情感的诗,诗人通过对荒原的描绘,表达了对昔日繁华的追忆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开篇的“秣马临荒甸”便设定了诗的基调,既有行军的紧迫感,又有对土地的哀伤。接着,诗人站在高处,俯瞰旧都,产生了深深的怀旧情绪,既有对昔日繁华的追忆,也有对当下荒凉的无奈。

“犹悲堕泪碣,尚想卧龙图”两句,诗人通过泪水打湿的石碑,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思念,卧龙图则隐喻着历史的厚重与英雄的遗憾。后面的“城邑遥分楚,山川半入吴”则展现了地理上的分隔,象征着国家的分裂和历史的无情。

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历史遗迹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结尾“谁知万里客,怀古正踌蹰”更是道出了身为游子的孤独与无奈,诗人在怀古中徘徊,体现了他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秣马临荒甸:准备马匹,出征于荒凉的田野,暗示诗人心中激荡的情感。
  2. 登高览旧都:登上高处眺望旧都,暗示对过去的怀念。
  3. 犹悲堕泪碣:依旧悲伤,泪水沾湿了石碑,感情愈发深沉。
  4. 尚想卧龙图:仍然想起卧龙图,寄托对英雄的追忆。
  5. 城邑遥分楚:城镇相隔遥远,象征国破家亡的感伤。
  6. 山川半入吴:山川依旧,然而故国已分,暗含历史的变迁。
  7. 丘陵徒自出:丘陵孤独地耸立,表达对贤人的感慨。
  8. 贤圣几凋枯:贤人圣者几乎凋零,体现历史的无情。
  9. 野树苍烟断:野树在苍烟中断绝,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气氛。
  10. 津楼晚气孤:渡口的楼台在晚风中显得孤独,象征旅途的寂寞。
  11. 谁知万里客:谁能理解我这个远行者,表现出游子的孤独感。
  12. 怀古正踌蹰:因怀古而徘徊不前,体现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修辞手法:全诗使用了丰富的意象,采用了对比与排比等修辞手法,营造出历史的厚重感与个人的孤独感。

意象分析:

  • 荒甸:象征着荒凉与战乱。
  • 旧都:代表过去的繁华与美好。
  • 卧龙图:象征历史的英雄与智慧。
  • 丘陵:象征孤独与凋零的人才。
  • 苍烟:营造出一种伤感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秣马临荒甸”中的“秣马”意为: A. 准备马匹
    B. 打猎
    C. 休息
    D. 赏花

  2. “犹悲堕泪碣”中的“泪碣”指的是: A. 诗人的眼泪
    B. 石碑上沾满泪水
    C. 古代遗迹
    D. 墓碑

  3. 诗中提到的“卧龙”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刘备
    B. 诸葛亮
    C. 曹操
    D. 孙权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by 杜甫
  • 《春望》 by 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陈子昂的《岘山怀古》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两者都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但陈子昂更侧重于国家的沧桑,而李白则更注重个人的情感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陈子昂研究》

相关查询

待山月 新秋同卢侍御薛员外白蘋洲月夜 送僧游扬州 酬李补阙纾 送旻上人游天台 送卢仲舒移家海陵 冬日建安寺西院,喜昼公自吴兴至,联句一首 新秋送卢判官 赋得石梁泉送崔逵 青阳上人院说金陵故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逼人 口字旁的字 审曲面埶 黹字旁的字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马尾 昔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面字旁的字 心烦虑乱 耳字旁的字 戏迷 形孤影孑 孤苦仃俜 主观与客观 儿字旁的字 惟利是求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