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7:46: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7:46:22
秣马临荒甸,登高览旧都。
犹悲堕泪碣,尚想卧龙图。
城邑遥分楚,山川半入吴。
丘陵徒自出,贤圣几凋枯!
野树苍烟断,津楼晚气孤。
谁知万里客,怀古正踌蹰。
在荒凉的田野上备马出征,登高远望曾经的旧都。
依然感到悲伤,泪水打湿了石碑,仍想起卧龙图。
城镇相隔遥远,楚地与吴地相接。
丘陵孤零零地耸立,贤人圣者几乎已凋零枯竭!
野树在苍烟中断绝,渡口的楼台晚风孤独。
谁能理解我这个远行者,正因怀古而徘徊不前。
“卧龙”指的是蜀汉丞相诸葛亮,他以智谋著称,常被后人敬仰。诗中的“泪碣”暗指对历史的追忆和对英雄的怀念,表现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
作者介绍:陈子昂,唐代诗人,字伯玉,号陵阳,后人称其为“诗仙”。他以豪放、悲壮的诗风著称,提倡古风,反对当时流行的骈文。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陈子昂游历岘山时,表达了他对历史的感慨与对故国的思念,反映了唐代士人的忧国忧民情怀。
《岘山怀古》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情感的诗,诗人通过对荒原的描绘,表达了对昔日繁华的追忆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开篇的“秣马临荒甸”便设定了诗的基调,既有行军的紧迫感,又有对土地的哀伤。接着,诗人站在高处,俯瞰旧都,产生了深深的怀旧情绪,既有对昔日繁华的追忆,也有对当下荒凉的无奈。
“犹悲堕泪碣,尚想卧龙图”两句,诗人通过泪水打湿的石碑,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思念,卧龙图则隐喻着历史的厚重与英雄的遗憾。后面的“城邑遥分楚,山川半入吴”则展现了地理上的分隔,象征着国家的分裂和历史的无情。
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历史遗迹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结尾“谁知万里客,怀古正踌蹰”更是道出了身为游子的孤独与无奈,诗人在怀古中徘徊,体现了他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全诗使用了丰富的意象,采用了对比与排比等修辞手法,营造出历史的厚重感与个人的孤独感。
诗词测试:
“秣马临荒甸”中的“秣马”意为:
A. 准备马匹
B. 打猎
C. 休息
D. 赏花
“犹悲堕泪碣”中的“泪碣”指的是:
A. 诗人的眼泪
B. 石碑上沾满泪水
C. 古代遗迹
D. 墓碑
诗中提到的“卧龙”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刘备
B. 诸葛亮
C. 曹操
D. 孙权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