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1:32: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1:32:07
奉和鲁望独夜有怀吴体见寄
病鹤带雾傍独屋,
破巢含雪倾孤梧。
濯足将加汉光腹,
抵掌欲捋梁武须。
隐几清吟谁敢敌,
枕琴高卧真堪图。
此时枉欠高散物,
楠瘤作樽石作垆。
在雾气弥漫的夜晚,孤单的屋旁,一只病鹤静静伫立;破败的巢里,雪花纷飞,倾斜的孤梧树上,显得愈发萧瑟。我在汉光的照耀下洗脚,仿佛要与梁武的须发相捋。清静的几案上,我的吟声无人能及;我枕着琴弦安然入睡,真是值得一画的美景。此时此刻,纵然高远的物事无法到手,楠木的瘤作为酒樽,石头为垆,倒也自得其乐。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皮日休(约835-883),字习之,号青莲,唐代著名诗人,性情洒脱,作品风格多变,常以清新、自然的意象见长。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夜晚,诗人独处,心怀对友人鲁望的思念,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与对友谊的珍视。诗中融入了对自然景象的描摹,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宁静。
这首诗以一个孤独的夜晚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意象刻画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开篇的“病鹤带雾”让人感到一种病弱与孤独的气氛,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脆弱和对生活的感悟。接着,破巢和倾孤梧的描写不仅传达了景物的萧瑟,也映射出诗人的孤寂。
中间的“濯足将加汉光腹,抵掌欲捋梁武须”则转向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诗人试图从汉光的辉煌和梁武的伟业中寻找力量,体现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自我价值的追求。
最后两句“此时枉欠高散物,楠瘤作樽石作垆”更是展现了诗人面对现实的淡然与洒脱。尽管高远的理想难以实现,但他依然能找到生活的乐趣,享受当下,展示了诗人豁达的心态和哲理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的孤独感以及对友人的思念,同时也传达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积极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孤独、思念、对历史的沉思与生活的淡泊展开,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超然态度,反映了内心的宁静与豁达。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病鹤”象征什么? A. 孤独 B. 快乐 C. 繁荣
诗人想要捋的是哪位历史人物的须? A. 唐太宗 B. 梁武帝 C. 汉昭帝
诗中“楠瘤作樽石作垆”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A. 奢华 B. 简单 C. 忧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