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01: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01:19
鲁望以竹夹膝见寄,因次韵酬谢
作者: 皮日休
圆于玉柱滑于龙,
来自衡阳彩翠中。
拂润恐飞清夏雨,
叩虚疑贮碧湘风。
大胜书客裁成柬,
颇赛谿翁截作筒。
从此角巾因尔戴,
俗人相访若为通。
这首诗的意思是:你所赠的竹子,圆润如玉柱,滑腻如龙来;它来自衡阳那片绚丽的翠绿之中。轻轻拂过,似乎怕夏天的细雨飞扬,轻轻敲打,仿佛在怀疑它贮藏着碧绿的湘江之风。大胜的书法家将其裁成了书信,颇具韵味,像溪水中的老翁制作的筒一样。从此以后,我的角巾也因你而戴上,凡人相访时犹如与您相通。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皮日休(834-883),字景纯,号青原山人,唐代诗人,以其风格清新、意境深远而著称。他的诗作常描绘自然景观,表现人情与哲思,语言简洁却富有韵味。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皮日休因收到朋友鲁望寄来的竹子而作。竹子作为一种文人所喜爱的植物,象征着高洁与坚韧,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竹子的欣赏,以及对朋友情谊的珍视和回应。
这首诗通过对竹子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以及与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开篇以“圆于玉柱滑于龙”形象地描绘了竹子的优良品质,暗示着竹子不仅是自然之物,也是文人雅士的心头好。接下来,通过“来自衡阳彩翠中”,将竹子与衡阳的美丽自然环境相联系,突显了竹子的美丽来源。
在描写中,作者用“拂润恐飞清夏雨,叩虚疑贮碧湘风”展现了竹子在风雨中的轻柔与坚韧,传达了一种细腻而又灵动的情感。后半部分,“大胜书客裁成柬,颇赛谿翁截作筒”则将竹子与书法艺术相结合,表现了文人对于竹子用途的赞美,以及对友人书信的珍视。
最后,诗人以“从此角巾因尔戴,俗人相访若为通”结束,既表达了对竹子的归属感,也暗示着与朋友之间的情谊在日常生活中的延续。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整首诗在欣赏竹子的同时,升华为对友谊的赞美。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竹子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主题围绕着竹子的美丽与朋友之间的情谊展开,展现了唐代文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皮日休
D. 王维
诗中提到的“衡阳”指的是哪个地方?
A. 河南
B. 湖南
C. 湖北
D. 浙江
诗中提到的“大胜”是指哪个领域的人?
A. 画家
B. 书法家
C. 诗人
D. 音乐家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竹里馆》同样以竹子为主题,表达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强调宁静与独处的美好。而皮日休的《鲁望以竹夹膝见寄》则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情谊,两者在主题上虽有相似之处,但情感基调和思考的侧重点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