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1:11: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1:11:31
临顿宅将有归于之日鲁望以诗见贶,因抒怀酬之
——皮日休 〔唐代〕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鲁望的深厚情谊。在林泉之间,我们共同经历了许多,虽然现在暂时分离,但这一生中应该不会再相识。几枚竹笥是我送给你的德曜,一辆柴车是我迎接你少君的工具。我们一起举案,品味那缘于山涧的药物,家务琐事很少与溪流的云雾相干。如此看来,我自是过着隐逸的生活,不希望让他人知道我的长寿之道。
皮日休(835年-883年),字子美,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文人风骨和豪放情怀并存。他生活在唐代中晚期,时代动荡,政治腐败,主要在诗歌中表达对社会的思考与个人的情感。
这首诗是在皮日休与友人鲁望相识后,因某种原因需要暂时分别而写作的。诗中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自然意象的融合,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人以“共老林泉”开头,暗示他与鲁望的交情如同自然的山水一般深厚而长久。接着,诗人以“几枚竹笥送德曜”暗示送别之情,而“柴车迎少君”则表现了对友人归来的期待。诗中提到的“举案品多缘涧药”,不仅表现了生活的简单与自然,也体现了诗人对健康长寿的追求。最后一句“辄莫教他孙寿闻”则流露出一种隐逸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愿把自己的生活暴露于世人之下,表现出一种淡泊名利的态度。
整首诗强调了对朋友的珍视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哲学的思考,尤其是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表现出一种淡泊与宁静的生活态度。
诗中提到的“竹笥”象征着什么?
A. 友谊与美德
B. 财富与权力
C. 名声与地位
答案:A
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态度是怎样的?
A. 渴望被人关注
B. 追求简单与宁静
C. 忽视生活琐事
答案:B
“共老林泉”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朋友的怀念
C. 对未来的迷茫
答案:B
该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自然意象,展现了诗人与友人深厚的情谊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使其成为唐代诗歌中的一篇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