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6:59: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6:59:15
游城南十六首。赠同游
作者:韩愈
唤起窗全曙,催归日未西。
无心花里鸟,更与尽情啼。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的景象。窗外的曙光唤醒了人们,催促着他们归家,而日头还没有落西。鸟儿在花丛中欢快地鸣叫,似乎在尽情表达自己的欢乐。
本诗通过描绘清晨的景象,传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诗中没有明显的典故,但通过“鸟”和“花”的意象,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反映了唐代的自然观。
韩愈(768年-824年),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号昌黎,世称韩昌黎。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以其散文和诗歌闻名,作品风格清新明快,语言流畅,常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本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繁荣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欢愉与对生活的热爱。这首诗可能是诗人与友人游览时的即兴之作,体现了友谊与自然的美好。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清晨的自然景象,充满了活力与生机。诗人通过“唤起窗全曙”展现了晨曦的美丽,给人以清新开朗的感觉。“催归日未西”则表达了时间的流逝,虽已清晨,但归家的念头已在心中萌生。接下来的“无心花里鸟”更是生动地描绘了鸟儿在花丛中欢快鸣叫的场景,体现了自然的欢愉与诗人的愉悦心情。整首诗通过对比,生动地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情的珍视。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对生活的热爱,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轻松愉快的心境。
诗中“催归日未西”意指什么?
诗中描绘的鸟在什么地方鸣叫?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韩愈的这首诗更注重描写日常生活中的细腻情感,而王之涣则通过壮丽的自然景观表达对生活的感慨。两首诗都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但风格与情感基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