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游城南十六首。楸树

《游城南十六首。楸树》

时间: 2025-05-04 01:42:10

诗句

青幢紫盖立童童,细雨浮烟作彩笼。

不得画师来貌取,定知难见一生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42:10

游城南十六首·楸树

原文展示:

青幢紫盖立童童,细雨浮烟作彩笼。
不得画师来貌取,定知难见一生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棵高大的楸树,树上挂着青色的幢子,紫色的盖子,像个童子一样。细雨轻轻飘洒,烟雾缭绕,把它装点得像是笼子中的彩色美景。可惜的是,没有画师能来描绘它的美丽,想必一生中也难以见到这样壮丽的景象。

注释:

  • 青幢、紫盖:青色的幢子和紫色的盖子,形容树上装饰的华丽。
  • 童童:形容树的姿态端正,仿佛是一个小童子。
  • 细雨浮烟:细雨中有烟雾缭绕,增加了景色的朦胧感。
  • 画师:指的是能够将美景描绘出来的画家。

典故解析:

楸树在古代被视为高雅的象征,常与文人雅士的生活相联系。诗中提到没有画师能够描绘其美,反映出诗人对美的追求与感慨。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以载道。
  • 创作背景:此诗是韩愈在游览城南时所作,表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艺术表现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楸树的美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与对艺术表达的无奈。青幢紫盖象征着楸树的高贵与脱俗,而细雨浮烟则为景物增添了一层神秘的气息。诗人用“不得画师来貌取”的感慨,传达了他对美的渴望及对现实的无奈。尽管眼前的美景令人心醉,但没有人能够将其真实地呈现出来,这种不可捉摸的美使人感到遗憾。整首诗通过对比,强调了自然美与艺术表现之间的距离,折射出韩愈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青幢紫盖立童童”:描绘楸树的形态,表现其高大且华丽。
    • “细雨浮烟作彩笼”:细雨与雾气交融,形成一种梦幻般的景象。
    • “不得画师来貌取”:表达对画师的渴望,感叹难以捕捉的美。
    • “定知难见一生中”:强调这种美好难以再见,增添了诗的哀愁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楸树比作童子,增添了生动性。
    • 拟人:以“童童”形容树的姿态,使景物更具生气。
    • 对仗:前两句和后两句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探讨了自然美与人类艺术表达之间的关系,表现了对美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折射出深刻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 青幢、紫盖:象征高洁与优雅,代表了自然的美好。
  • 细雨、浮烟:传达出一种柔和、朦胧的感觉,增强了诗的梦幻色彩。
  • 画师:象征艺术家,代表着对完美艺术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青幢紫盖”描绘的是: A. 一位童子
    B. 一棵楸树
    C. 一片花海
    D. 一座山

  2. 诗人希望通过“画师”表达什么? A. 自然美的渴望
    B. 对画师的不满
    C. 生活的无奈
    D. 对未来的希望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山中问答》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虽同为唐诗,但前者更注重豪放与激情,而《游城南十六首·楸树》则沉静细腻,表现出对自然的深切感悟与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韩愈诗文精选》
  • 《唐代文学史》

相关查询

冬夜同戴宫允邀徐殿读陈翰编过饮分韵 时人为张飞玉追马歌 寄罗达夫于雪浪阁二首 其一 参赞紫岩刘公有旨取回京用行在八月末予以祭告先之渡江作此奉赠 二月十一日崇国寺踏月 周原已母孺人寿诗分题得笄 有怀长沙知识呈钦夫兄弟 其一 题松石为年友留邺二仙 其三 新宁伯家飨堂成赐额壮节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荣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小意 瓮眠 罗瞭 先下手为强 不塞下流,不止不行 父字头的字 心字底的字 一得之功 爻字旁的字 長字旁的字 讪牙闲嗑 幺字旁的字 廻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坚持不渝 卖乖弄俏 一勇之夫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