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28: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28:34
代人听琴二首
作者:赵嘏 〔唐代〕
抱琴花夜不胜春,
独奏相思泪满巾。
第五指中心最恨,
数声呜咽为何人。
湘娥不葬九疑云,
楚水连天坐忆君。
惟有啼乌旧名在,
忍教呜咽夜长闻。
在花开的夜晚,我抱着琴,感受春天的美好,却无法抵挡心中的愁苦;
独自弹奏,思念的泪水湿透了手巾。
手指在琴上弹奏最令我心痛的音符,
那几声呜咽的琴声,是为谁而发?
湘娥虽然未能葬于九疑山的云雾之中,
我坐在楚水旁,遥望天边,思念着你。
只剩下那啼叫的乌鸦还留有旧名,
我忍不住在夜里听到这呜咽声,心中更加难忍。
作者介绍:赵嘏,唐代诗人,字子美,号怀恨,生于公元759年。他的诗风清新,情感丰沛,擅长表达个人情感,尤其是思念与离愁。
创作背景:赵嘏的《代人听琴二首》创作于他流寓期间,正值春暖花开的时节,诗中融入了对往事的追忆与对爱人的思念,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与苦闷。
《代人听琴二首》通过琴声的意象传达了深切的思念与愁苦。诗人以夜晚的花景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浪漫却又忧伤的氛围。开头两句“抱琴花夜不胜春,独奏相思泪满巾”通过对春夜美景与相思之苦的对比,表达了内心的矛盾与痛苦,尽管春天的美好令人陶醉,但思念的痛楚却如影随形。接下来的“第五指中心最恨”则深入探讨了琴音与情感的关系,琴声中蕴藏着对某人的特殊情感。湘娥和楚水的意象不仅增加了诗的文化厚度,也激发了读者对过往的思考与惆怅。最后的“忍教呜咽夜长闻”处,诗人将琴声与夜晚的寂静结合,表现出无尽的思念与孤独,令人感同身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爱人的思念与孤独,情感真挚,意蕴深远,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抱琴”指的是什么?
A. 抱着一把吉他
B. 抱着古琴
C. 抱着小孩
D. 抱着书本
诗中“湘娥”指的是哪个传说中的人物?
A. 嫦娥
B. 湘妃
C. 王昭君
D. 李白
诗的主题是关于什么?
A. 战争
B. 思念与孤独
C. 自然景观
D. 社会风俗
答案:1. B 2. B 3. 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